匯流新聞網記者洪雅筠/綜合報導
生物辨識除了指紋、臉部以及虹膜以外,你曾想過未來可能以「心電辨識」就能完成支付嗎?本(11)月1日於ARM設計競賽中來自清大的參賽團隊「來自新心的祕密」以「心電辨識行動支付系統」奪冠,開發出全新的辨識系統,並結合手機行動支付APP,展示出未來靠「心電」完成行動支付的可能性。
「ARM Design Contest」設計競賽,聚焦在物聯網應用與創新,參賽者必須使用ARM提供的開發平台,在其硬體開發板和軟體開發工具的架構下設計參賽作品。而奪得本屆冠軍的清大團隊,由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助理教授吳順吉指導,以及陳芃慈、魏士穎及邵乃俊3位學生所組成,其開發的創新概念,使他們從200多組參賽者中勝出。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曾發布的調查中可發現高居83.3%的受訪者認為,安全是其使用行動支付時的首要考量;吳順吉就表示,雖現今流行指紋、臉部、虹膜等生物辨識技術,但仍有其失竊風險,故研製了一套採用心電訊號為依據的行動支付系統「Instacardeal」,提高被竊取與仿造的難度。
吳順吉於三年前投入心電圖資訊的開發,取得網路開放的285個心跳資訊,並以演算法進行改良,而透過心電圖的跳動頻率,也證實這285人的心跳各自不同;目前「心電支付」的辨識成功率高達98%,被盜用的機率低、重覆訊號的可能性也不高,「未來可能會成為主流」。
該團隊也說明,「心電」可以做為身分辨識的依據,是由於每個人心臟位置以及胸腔的構造差異,讓其心電訊號不盡相同。未來使用者只要先在雲端註冊個人心跳,結帳時成功辨識心跳就能完成支付動作。
目前該團隊正計畫,未來要進一步將開發板、藍牙與Wi-Fi裝置整合成更小的元件,導入個人化商品中,鎖定汽車、個人電腦、智慧家電解鎖等市場應用,但仍須克服運動、心律不整等等的疾病影響。
消息來源:iThome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