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怎麼也脹氣? 醫師揭小心「一因素」背後搞怪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空腹怎麼也脹氣? 醫師揭小心「一因素」背後搞怪

空腹怎麼也脹氣? 醫師揭小心「一因素」背後搞怪 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餐後脹氣是現代人普遍的毛病,但明明沒吃甚麼東西,甚至是空腹,怎麼還是有脹氣?且持續7、8個小時都無法緩解?醫師提醒,若有這種狀況即有可能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在作怪。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表示,在正常的腸胃蠕動功能下,我們所吃進去的食物會在順利消化後,進入大腸才產生氣體,並透過放屁的方式,將氣體排出體外。而在SIBO的情況下,卻由於消化不良或腸胃蠕動功能不佳,導致食物沒有完全消化,並且囤積在小腸而產生氣體,就會有脹氣、腹脹不舒服的狀況。

顏佐樺說,脹氣是SIBO的主要症狀,經常的腹脹,最顯而易見的影響即是食慾不振,面對營養及美味的食物卻不能如常享用,不僅有礙營養的吸收,更大大影響生活品質。一般而言,SIBO主要成因有四。

顏佐樺指出,包括「胃酸酵素不足」:胃酸、膽汁、酵素分泌不足,使得食物未被充分消化,促使細菌進入小腸繁衍生長,引發SIBO。「蠕動不良」:蠕動功能不佳,食物及液體停留在腸道中致使細菌生長,或小腸內的細菌無法清除,則會加劇SIBO情況;「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會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均可能導致SIBO。

最後,「喜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食用精緻糖和易脹氣食物可能導致腸道產生過多氣體,提供細菌生長的環境,增加SIBO的風險。

顏佐樺建議,想要做好腸道環境的保健,可以從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用餐時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於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的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同時可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消化不良可搭配一點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或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消化酵素,另外就是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以維持腸道菌相平衡。

養成每日排便習慣也很重要!顏佐樺強調,醫學上定義三天一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的指標,若有排便不順的情形,可以進一步探討是否是水分攝取、油脂、膳食纖維或運動量不足等。另外,也要適當釋放壓力,避免久坐。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錢都也爆「蛞蝓」在菜盤上蠕動 衛生局衝現場查出4衛生缺失!

她動心臟支架大手術 「出院沒幾天照樣心肌梗塞」全是新冠病毒害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