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假開始,擔心孩子放假後就開始掛網,坐著不動,那就千萬別放飛孩子。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最新研究,提醒家長,不妨引導孩子多從事體能類型的休閒活動,因為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少量的規律休閒體能活動,也能降低青少年憂鬱、焦慮與慢性壓力。
這一項發表於《斯堪地納維亞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的研究,是由芬蘭大學學者分析芬蘭全國八年級和九年級世代,平均年齡15.4歲的32829名學生資料,針對青少年在閒暇時間所進行中度至劇烈的體能活動、活動性高的往返學校交通方式與憂鬱和焦慮症狀,三項資料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與沒有進行體能活動的情況比較,每週進行30分鐘的體能活動可減少17%慢性壓力症狀。此外,每週進行1小時體能活動的青少年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機率分別降低了22%和32%。而每週至少進行4小時運動的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症狀的機率最低。
但是,調查也顯示,每天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30分鐘的青少年,會有較高憂鬱症狀,尋求學校心理師諮商比例也較高。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篇研究結果讓人出乎意料。許多研究都顯示運動有益心理健康,但對每天需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30分鐘的青少年卻造成反效果,這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無法像成人那樣可以自由地選擇交通方式,如果必須每天長途跋涉到學校,青少年又處於非自願的情況下,這樣的生活可能會成為一種不愉快的例行公事。但做體能類的休閒活動,因為常會有社交及愉快分享的作用,還是能有效減少壓力與憂鬱。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血清素使我們心情變好,同時刺激腦部、提升創造力,對求學期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推薦「揪團」運動,藉著運動能讓彼此學習陪伴、互相督促,又能讓身體健康。
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葉雅馨建議,家長可以從自身做起,挑選一項難度低、達成度高的運動,如跑步,並且定期、有規律的陪伴孩子至少執行3週,這樣的相處模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運動習慣。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50%孕媽咪有「痔瘡」困擾 不能開刀怎辦?醫曝「二招」緩解痛苦
手臂變粗、臉泡泡的像豬頭! 她突水腫竟是要命的上腔大靜脈阻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