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不五時就感覺手腕腫痛、緊繃、無力!今年66歲的劉女士,手腕及手指關節長期不適,但因為從事手工藝工作,以為只是職業病,因此只是常跑骨科、復健科就診,但始終擺脫不了擾人的症狀,直到最近聽聞朋友確診類風溼關節炎,且與自己的症狀類似,才轉至風溼免疫科求診,沒想到抽血果然發現類風溼因子和發炎指數過高,且X光片更發現骨骼結構破壞及變形。
台北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醫師顏憶寧表示,劉小姐確診類風溼性關節炎時,骨骼結構已經遭破壞及變形,手腕動作受限,申請重大傷病證明。所幸,經過藥物治療,目前病情控制穩當,疼痛改善,發炎指數也恢復正常,可以正常生活。
關節炎就是關節發炎的疾病,全身各關節都有可能發生,但表現方式及發作時間因關節炎的類型而異。
顏憶寧說,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當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本應攻擊外來病菌的自體免疫抗體轉而攻擊自身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發炎,甚至破壞骨骼結構。好發於40至60歲的中年婦女,少數女性會在年輕時發病,在台灣盛行率約0.4%,發病原因與基因、抽菸、荷爾蒙雌激素、牙周病、免疫系統失調都有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影響手指、手腕關節!顏憶寧提醒,初期關節會有緊繃感、晨間僵硬、腫痛無力,甚至連開門、擰毛巾、拿筆、拿筷子等基本生活技能都無法做到,要是遲遲未治療,可能造成骨頭侵蝕、肌腱斷裂、關節變形損傷。
更嚴重者,還可能因自體免疫抗體的攻擊出現肺部纖維化、心包膜炎、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變、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必須及早診治。
顏憶寧強調,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慢性疾病,要治癒十分困難,患者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保持適度關節活動,並盡量以大關節取代小關節活動。由於疾病成因有一部分與基因、荷爾蒙相關,所以不易預防,但民眾可以從其他好發因子著手,包括戒菸、積極處理牙周病、維持正常作息、飲食均衡、避免太甜或糖分過高的食物,若手指、手腕出現不明原因的緊繃、僵硬感,冷熱敷都無法緩解的情形,建議及早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醫。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學業壓垮孩子變憂鬱、焦慮 有解!新研究曝「這件事」效果強過藥物1.5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