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新冠肺炎,打疫苗是唯一方法,台灣也正在全面開打中,但不少民眾、尤其是高齡長者都在打完疫苗之後出現「虛累累」的不適感覺,怎麼擺脫這種類似感冒後遺症?中醫師有方法,建議不妨可以透過中藥增強體質,搭配針炙進行調理,有助於減緩接種不適。
高齡92歲的陳奶奶就是一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陸續出現高燒、低血壓、接種部位腫痛、嘔吐、腹瀉、疲倦等諸多不適症狀,長達一周之久,雖然持續服用退燒止痛藥,卻遲遲無顯著效果,最後在家人陪同下就診,接受中醫輔助治療,症狀一一緩解。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副主任吳炫璋表示,接種新冠疫苗後,由於免疫反應被激活,可能產生種種不適,常見副作用包括:針扎處疼痛、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一般而言,這些症狀約可在接種後3天漸漸得到緩解;然而,由於體質殊異,少數民眾所承受之不適感可能較為劇烈、持續較長時間。
若是屬於後者,中醫師建議,此時可考慮以中醫進行調理,以緩解接種疫苗產生的副作用,以中醫理論而言,接種副作用類似感冒後遺症,因為「風寒溼的邪氣」侵犯「人體的正氣」所引起,故治療以「扶正祛邪」為準則,健脾胃、補益正氣,以禦外來邪氣。
吳炫璋強調,與西藥不同,中藥是透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減緩接種不適。以陳奶奶為例,施打疫苗後持續疲倦、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在手臂針扎處也呈現大面積紅腫熱痛的症狀,所以透過祛散風寒溼的中藥,調補因免疫反應所造成的體內耗損,又針對注射部位的紅腫處施以清熱解毒的藥物,輔以針灸及外敷膏藥治療,一周後不適狀況逐步改善,注射處也漸漸退紅消腫。
吳炫璋說,除了接種後可透過中藥減輕症狀外,若施打第一劑後副作用較明顯或是持續3天以上的民眾,亦可於接種第二劑前,先行服用中藥調和體內正氣,以達預防效果。他同時提醒,不同體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不盡相同,若患者屬陰虛體質,則除原先祛散風寒溼的藥物外,還會增添一些清潤的藥材,如麥門冬、魚腥草等作為搭配。
吳炫璋建議,民眾只要尋求專業中醫師辨證,透過適切藥物進行調養,配合清淡飲食、規律作息,充足飲水及適量運動,即可安心接種疫苗。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Delta太凶!陳時中下令「預防性隔離」守二線 民眾現4症狀別上班上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