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老顧老」亮警訊! 研究:照顧失智症另一半易陷憂鬱症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高齡社會「老顧老」亮警訊! 研究:照顧失智症另一半易陷憂鬱症
  • 字級
高齡社會「老顧老」亮警訊!  研究:照顧失智症另一半易陷憂鬱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人平均壽命增長,「老顧老」的情況已經變成常態,董氏基金會就提醒,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應用老年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與沒有失智者配偶的老人相比,照料著剛被診斷阿茲海默症或相關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必須提高警覺。

近年國內屢傳長照悲歌,不少照顧者因不堪照顧及經濟壓力,導致身心俱疲而選擇極端做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照顧者也需提供適當的關懷與協助。

由密西根大學學者進行的這項研究,便針對1萬6650名老人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者長期地觀察憂鬱症狀的發展以及所報告的憂鬱症狀數目。結果發現,伴侶未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其產生的憂鬱症狀數目平均為1.2;伴侶在最近2年內被診斷有失智症者其憂鬱症狀增加了0.31(27%);伴侶被診斷出失智症已超過2年以上者其憂鬱症狀則增加了0.38(33%)。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說,以往照顧者多以女性為主,像是媳婦、太太或女兒,慢慢地男性也增多,其中老老照顧面臨的挑戰比一般年輕人壓力還大,照顧者本身身體狀況、認知功能下降、對社會資源不瞭解等,照顧患者對照顧者而言是一場長期抗戰,伴隨著遇到的挑戰,在生理上會出現疲倦、睡眠不足或失眠,情緒上也會有焦慮、挫折、無力、罪惡感等,也因接下照顧擔子後逐漸與社會隔離,與朋友相處或休閒時間減少,情緒更難以抒發。

賴德仁建議,照顧者可以透過網路或政府相關單位的資訊,增加對疾病的瞭解認識;或參加一些家屬的支持團體,從中學習他人經驗、表達困擾,彼此獲得支持與同理。當發現開始失眠、對患者生氣、容易感到不耐煩情緒逐漸失控,甚至產生想傷害患者的想法時,務必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

葉雅馨強調,國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調查指出,平均一位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時間長達9.9年,每日工作時數高達13.6小時,所以慢性疾病患者的照顧者,肯定要有長期照顧的預備心理及打算,做好家庭人力、經濟上的安排,親友鄰居的喘息替代等,同時應牢記自身的健康和被照顧者是同等重要的,特別是照顧失智症伴侶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版「疫苗護照」由健保快易通APP擔綱! 打過疫苗沒手機一查即知

台灣最新兒童5大癌症排行 男女孩都怕白血病!占新發個案3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