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惡性腦瘤難治、難存活,是臨床醫師眼中最難拆除的大腦「炸彈」,但長庚研究團隊有重大進展,該院今(11)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國衛院及科技部支持下其所開發的「手術導航導引聚焦超音波系統」,已進入臨床試驗,目前收案6人均能無傷口、暫時性開啟阻擋藥物進入的「血腦屏障」達到療效,成為手術後輔助性化療、標靶藥物投藥的新利器。
長庚研究團隊是從2018年起收案6例,初步專業分析試驗結果顯示,已成功完成世界首次臨床試驗,並在今年2月登上國際期刊「科學前沿(Science Advances)」,成為台灣高階醫材發展的重要進展。
領導研究團隊的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教授魏國珍表示,目前醫界對腦瘤的治療效果不好,病人存活期平均只有約14到16個月,主要原因出在絕大多數的治療藥物都會被腦部特有的「血腦屏障」阻隔在外,藥物根本無法進到腫瘤區殺死癌細胞。
而研究團隊研發出的聚焦超音波則如同鑰匙,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科廷形容,可以在腦部打開一扇窗,讓藥物在特定的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大幅提升治療的功效。
陳科廷說,根據統計,高達98%以上的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達到療效,原本血腦屏障這道圍牆對健康的人而言是好的保護,但對大腦有疾病的人來說,反倒成為難以打破的高牆,團隊自2008年起與長庚大學攜手合作,首度利用常規神經外科手術所應用的手術導航系統引導穿顱聚焦超音波,讓可以無傷口穿透顱骨的聚焦超音波能量,配合微氣泡一起作用,在腦部特定區域暫時開啟血腦障壁,依能量調整可控制在2到4小時後自動關閉。
研究團隊強調,這次完成的手術導航聚焦超音波人體試驗,共收案惡性腦瘤患者6人,經過嚴謹分析試驗結果顯示,聚焦超音波焦點定位精準度誤差範圍低於2公厘,核磁共振檢查呈現血腦障壁順利依時啟閉且無腦出血等不良副作用,高度顯示這項系統的臨床應用價值。
魏國珍說,目前世界上包括長庚在內有3大團隊在嘗試突破血腦屏障,但加拿大研發的核磁共振導引聚焦超音波,病人須處於核磁共振治療間長達4小時,費用高昂且耗時;而法國研發的固定式超音波系統,則需在病人頭骨上穿孔植入超音波探頭,具有侵入性且不易調整作用區域,風險較高。台灣有這樣的能力執行這樣的具優勢的高階醫材,是值得高興的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林口長庚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熟男腳底黑痣驚變「索命痣」 短短半年發痛又潰爛竟已晚期皮膚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