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悶壞了,國內近期登山、健行、露營等活動皆呈倍數成長,但郊遊踏青在野外看到不知名的植物,可別隨手採摘烹煮食用!根據食藥署統計,近3年來協助鑑驗民眾因誤食野外有毒植物而引起的中毒案例就有6例,且又以把「綠褶菇」、「姑婆芋」誤認為可吃的「白色雨傘菇」及「芋頭」等,最為常見。
食藥署統計,近3年協助鑑驗民眾因誤食野外有毒植物而引起中毒的案例共6例,分別為2018年2例、2019年1例、2020年3例,皆因有毒植物與一般可食性植物的外觀極為相似,導致民眾誤食。
哪些有毒植物最容易害民眾上當?食藥署指出,以有毒的「綠褶菇」及「姑婆芋」最為常見。其中「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逐漸轉為灰綠色,誤食後1到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姑婆芋」則與芋頭相似,芋頭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則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
食藥署提醒,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會使誤食民眾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