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肢體缺血仍可「來者不鋸」 台北慈濟救治逾1600隻腳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嚴重肢體缺血仍可「來者不鋸」 台北慈濟救治逾1600隻腳
嚴重肢體缺血仍可「來者不鋸」  台北慈濟救治逾1600隻腳

▲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若未及時治療、疏通血管,許多人恐因長時間肢體缺血面臨截肢。(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飲食西化、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加上三高控制不良,國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案例越來越多,一旦未及時治療、疏通血管,不少人恐因長時間肢體缺血面臨截肢命運,而台北慈濟醫院秉持「來者不鋸」的準則,14年來治療超過1600隻腳,周邊血管團隊以導管技術疏通患者末梢血管,成功率達96%。

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帶領團隊今年9月於《台灣醫學會雜誌》發表「當代心血管預後之世代研究-下肢周邊循環疾病介入治療」的長期研究結果,顛覆過往醫學界認為「多數患者治療後多死於心血管疾病」的認知。

黃玄禮說,糖尿病足是眾多周邊血液循環不良原因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他造成血循不良的原因還包括:抽菸、洗腎、感染、免疫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血管病變初期,許多病患會將間歇性跛行誤認為關節、肌肉問題而忽略,直到末端肢體疼痛發麻、潰瘍感染才就醫,卻往往因血管多處阻塞而面臨截肢。

早期觀念認為「危急性末肢循環不良病患的全身循環狀況應都不佳,因此接受治療後仍死亡的主要原因應該以心血管疾病為主」。但研究團隊長期追蹤2005年至2018年底曾接受「通血管」治療的936位慢性周邊血管缺血病患發現,2年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僅約40%,而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者占約60%。

黃玄禮指出,營養狀態、免疫力與活動能力是決定肢體末端嚴重缺血患者在治療後能否長期存活的主因,接受通血管治療後,若三者狀態都不佳,恐因感染或敗血症死亡,2年存活率只有20%;但三者都很好的病患,兩年存活率能高達80%。

60歲的黃先生患有心臟病、糖尿病,4年前因左腳背的傷口大到體無完膚,深層的肌肉筋膜皆無血色,肢體冰冷到疼痛,被醫學中心建議小腿以下截肢,輾轉轉院後,經治療疏通髂動脈與淺股動脈阻塞的血管,加上維持足夠的營養和免疫能力,配合復健與清創植皮,9個月後,發炎指數下降,白蛋白上升,營養狀態與免疫能力趨於正常,最後僅截除因缺血而壞死的5根腳趾。

黃玄禮提醒,病患除了內科藥物治療與接受通血管治療外,尚需補充營養促進養份吸收,改善免疫能力,貫徹運動復健,五項俱足,才能有效改善治療後的生活品質,維持身體強健,從而提升整體存活率。此外,患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者,建議維持適度運動,保持肢體血液循環,如有不適需盡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肺炎疫苗研發台灣「催落去」 國衛院合成胜肽疫苗拚半年進臨床

首例染病女台商可出院了! 2段錄音淚洩心聲「我很抱歉」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