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肌少症嗎? 亞洲更新診斷標準「小腿圍」低於這數字就危險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我有肌少症嗎? 亞洲更新診斷標準「小腿圍」低於這數字就危險
我有肌少症嗎?  亞洲更新診斷標準「小腿圍」低於這數字就危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最怕肌少症來搗蛋,因為肌肉不足造成四肢無力,嚴重者甚至可能惡化為衰弱症、提升跌倒機率,甚至失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肌少症危險群?量量小腿圍可知一二,根據更新的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逾50歲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準確率可達7成。

肌少症的亞洲診斷標準今年發表滿5年,由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帶領的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今年進一步整合了台、日、韓三地研究數據及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提出了亞洲最新的小腿圍量測指標。

陳亮恭表示,肌少症是高齡者常見的健康議題,台灣臨床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大約有7到10%左右落入肌少症,換言之,相當於全台有超過30萬的肌少症長輩。

肌少症已經在2016年被正式認定為疾病(國際疾病診斷代碼M62.84),而非正常老化的表現,全因為肌少症會增加高齡民眾跌倒、衰弱、失能、臥床,乃至於死亡的風險,嚴重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

陳亮恭說,診斷肌少症需要同時評估肌肉的質與量,也需要評估肌力與體能表現等,由於亞洲人的飲食內容、社會文化、生活習慣與體型,與西方人截然不同,沿用歐美的肌少症診斷標準並不恰當,因此,跨國團隊收集亞洲國家的研究資料,這才建立亞洲的肌少症診斷標準。

除了具備警覺之外,有些生活習慣也得隨之改變,因為國內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的退休族雖為了健康而運動,但高達8成都喜愛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提升了心肺功能,卻對提升肌肉量較無幫助,尤其不少人迷信「粗茶淡飯」有益健康,一樣無助增肌,預防肌少症。

醫師建議,銀髮族仍需進行負重、阻抗型運動,且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否則一旦蛋白質攝取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逾60歲還有必要牙齒矯正? 牙醫揭密:比美觀更重要的是「它」

【有影】2歲童突發咳嗽如「狗吠」呼吸費力 小感冒竟藏致命危險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