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常「忘記呼吸」 竟罹開放性動脈導管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新生兒出生後常「忘記呼吸」 竟罹開放性動脈導管
新生兒出生後常「忘記呼吸」  竟罹開放性動脈導管

▲花蓮慈濟醫院完成首例小兒心導管,為東部地區心臟治療的重要里程碑。(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剛出生卻常「忘記呼吸」,小珍珠(暱稱)今年8月底出生不久就被醫護人員發現有問題,儘管經過呼吸訓練之後,還是有呼吸喘的現象存在,醫師進一步發現有心雜音狀況,後續檢查原來是心臟血管出問題,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立即安排心導管栓塞治療,也成為花蓮慈濟醫院首例小兒心導管術式。

37周出生的小珍珠,出生時體重有2965公克,是家中的第三胎,原本預計自然產後3天就要出院,沒想到,小珍珠突然出現血便,體重還一路下滑,陸續治療解決腸胃感染症狀之後,發現還有更嚴重的心臟血管問題。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裘品筠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嬰兒在母體內使用體循環,其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原本在出生後2到3天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肺循環。

根據統計,約90%的新生兒在出生2周內會進行結構性閉鎖,如未關閉,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入肺動脈,加入肺循環而引起肺充血,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約為2000分之1,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10%。

裘品筠說,開放性動脈導管目前約有9成5採傳統手術開刀治療,但手術費時約2小時,術後傷口恢復期較長,還會留下疤痕,考量到新生兒心臟脆弱且體重輕,為了避免開刀可能帶來的風險,醫療團隊最後決定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順利完成心導管栓塞治療,手術前後不到1個小時,術後幾乎不留疤痕,反而是團隊在術前的準備比較耗時間。

盡量不要讓她哭,避免增加心臟負擔!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嬰兒照顧上要很小心,隨時要注意安撫,而且新生兒的血管粗細大約只有0.1到0.2公分,要放入更小的阻塞器,心導管手術難度極高,過往當地家長只能選擇外科手術或到外地接受治療,而該院1993年5月成立花蓮第一間心導管室以來,已經成為東部地區心臟治療的重要據點。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秋老虎來了溫差大 心血管疾病急發愛找這兩類人

迷信只靠運動就能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他終引發中風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