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團隊積極投入細胞治療。(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幹細胞療法再見突破,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今(14)日公布最新成果,歷經3年多,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細胞」與「視網膜節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讓失明重見光明。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有10%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中約有3成會隨著病程,視網膜及感光細胞產生不可逆的退化,成為老年人失明第一大元凶。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表示,目前的治療方式,以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來抑制血管新生,病人除必須每1到3個月反覆注射,且已發生嚴重視網膜損壞及感光細胞萎縮的病人,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式。
蔡榮坤形容,眼睛的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用來感光,感光後會將影像傳往腦部,黃斑部就位在視網膜中央,出血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是在色素上皮層退化而長出新生血管,產生水腫、出血等,導致看東西扭曲變形,視野中央出現黑影,雖然目前的療法無法根治,但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讓治療出現新希望。
該研究團隊還首度成功地由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視網膜節細胞」,並進一步形成有視神經傳導功能的視神經結構。但蔡榮坤強調,要將iPS細胞應用在視網膜退化與視神經萎縮病人的治療上,還需要繼續研究努力,但這項發現確實了未來可能的治療方向。
研究團隊表示預計今年將展開動物實驗,未來可能應用在青光眼合併視神經萎縮患者。這項創新研究也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上。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