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往往將水腫與腎臟疾病畫上等號。(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師,我的腳一到下午就腫脹,是不是腎臟出問題?這是國內腎臟科門診常見的問題,汐止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林靜皓觀察,一般民眾往往將水腫與腎臟疾病畫上等號,事實上,水腫不見得全是腎臟不好所引起,引起水腫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必須一一對症下藥,才能降低水腫的發生。
水腫不只一種!林靜皓說,第一類是局部性水腫,發生原因可能來自於靜脈曲張、靜脈炎、深層靜脈栓塞、周邊動脈阻塞、淋巴回流不良、換關節手術後局部循環不良,甚至於是局部過敏或感染也會引起水腫。
第二種則是全身性水腫,多因為心臟、肝臟、腎臟、甲狀腺出現問題,藥物或營養不良引發。
林靜皓指出,若是腎臟出問題,通常會有全身性水腫,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因為腎臟肩負調節體液、清除代謝廢物與藥物、維持電解質平衡等重要功能,一旦發生病變,就無法有效發揮「過濾」廢棄物和「再吸收」有益物質等重要功能,導致身體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及鹽分,進而造成水腫。
當腎臟機能嚴重衰退,醫師提醒,可能伴隨有血壓升高、貧血、倦怠感、尿量變少等症狀。如果未即時就醫治療,未來甚至可能需要洗腎。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應該要被腎臟再吸收的白蛋白等蛋白質,因腎絲球異常,若大量流失,造成血中蛋白質太低,也會引起全身性水腫,通常小便會有泡沫存在,而引發腎絲球疾病的病因,目前以糖尿病腎病變最常見。
水腫時,林靜皓強調,飲食應該儘量清淡,減少鹽分的攝取;晚上睡覺時,將下肢墊高,促進循環,使水腫緩解;避免久坐久站,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靜脈回流,消除水腫。有水腫困擾務必找醫師診察,得到正確的診斷,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