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神經修復實驗有進展,對脊損癱瘓患者而言是值得期待的好消息。(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鄧小姐23歲那一年在美國發生車禍,腰椎第1、2節90%脫位,一度被宣告一輩子脫離不了輪椅,但返台接受新藥實驗以及神經修復手術,加上6年不間斷的強力復健,從肚臍以下完全喪失感覺,恢復到今年8月初即將可「走」上紅毯完成人生大事,連主治醫師都為她感到開心,強調她的樂觀積極也是良藥之一。
2011年4月發生車禍當下,鄧小姐在美國接受減壓、固定手術之後,下肢仍然癱瘓,1個月後返台,經台北榮總醫療團隊評估,在5個月後申經專案治療計畫。
國內神經修復名醫、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修復科醫師鄭宏志表示,鄧小姐最後參與本土新藥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aFGF)臨床實驗,加上新技術神經修復手術,在手術當下以及手術後3個月、6個月分別腰椎穿刺注射藥物各一次,即見改善進步。
鄭宏志說,從手術前的肚臍以下完全沒有感覺,到手術後大腿有所反應,半年後可以靠著輔具、穿著鐵鞋行動,經過6年後,鄧小姐不但能到北海道玩雪、更即將親自走上人生紅毯,她的恢復進步為國內研發了十幾年的這條新藥之路帶來鼓舞。
鄧小姐回憶,從手術完復健走上一圈路得花上十幾分鐘,到現在可扶著東西、靠著助行器走路,行走速度已經進步許多,雖然比不上一般人,但已比其他脊髓損傷患者更加靈活,甚至可以自己收輪椅、站起來拿東西,可以打理自己,自力生活。
▲目前靠著輔具,鄧小姐已經可以趴趴走。(照/鄧小姐提供)
目前這項新藥在台北榮總已進入第3階段的人體實驗,收案200多人,初步成果顯示,下半段頸椎損傷患者,如果能在事故後6周內治療,及早治療約有一半皆能看到神經功能的進步。
鄭宏志指出,即使是過去被認定無法進步的慢性脊損患者,經2年統計下來,也有約30%可以看到進步,他甚至有一名遠在823砲戰時受傷的老兵患者,原本只能永遠垂著的手臂,也有了轉機。
癱瘓者能夠進步,鄭宏志強調,除了藥物和手術的幫助,該團隊還力行高強度、一周5天的強力復健模式,更重要的是,他舉鄧小姐為例,患者本身越樂觀、越是積極的復健,進步就越明顯。
鄭宏志說,這項新藥希望最快能在3年之後上市,但能否早一點應用於患者身上,仍得視食藥署審查速度。至於該類新藥往往藥價不便宜,鄭宏志則透露,業者承諾將成立基金,願提供經濟負擔不起的弱勢患者協助。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鄧小姐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