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我們已為GDPR備戰多時 - 匯流新聞網

LIFE

Google:我們已為GDPR備戰多時
  • 字級
Google:我們已為GDPR備戰多時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自Facebook個資濫用事件爆發後,上至政府機關、下至一般使用者或多或少都開始起重視起社群媒體與科技公司對於「用戶隱私」的處理方式。Google母公司Alphabet近日公布了2018年第1季財報,繳出漂亮成績單之餘,也談到了即將在歐盟國家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個資保護法」的GDPR。

2018年第1季Alphabet營收達3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淨利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3%,達到94億美元,兩者都超乎華爾街的預估。

與近期陷入個資濫用醜聞的Facebook相比,Google線上廣告霸主的地位顯得熠熠生輝。Google CEO皮采(Sundar Pichai)在公布財報的同時試圖安撫投資者們,指出公司已為GDPR「準備多時」。

GDPR全名為《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將在下(5)月25日於歐盟國家上路,適用於每一位歐盟公民,即使他們並非歐盟企業的員工,也將受到此規範保護。

GDPR除了要求任何會處理到使用者個人資訊的企業在蒐集使用者個資時主動提出說明、讓使用者有撤回同意或要求刪除個人資訊的權力之外,若企業違反相關法規,如未做好個資保護,導致資料外洩或遭勒索軟體攻擊,可罰款最高全球營業額4%金額或2000萬歐元,盼能藉此改變科技/網路公司、社群媒體對個人數據的蒐集與利用方式,並讓企業警惕。

Google CEO皮采指出,公司已為了迎接GDPR的到來準備了18個月,將在GDPR生效前做足準備,改變、調整蒐集用戶個資以及廣告投放的方式。

與過去一樣,Google的主要收益仍來自廣告,此季度廣告收益達2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搜尋平台、YouTube的付費點擊率較去年同期成長8%,財務長波蕾特(Ruth Porat)指出,行動搜尋廣告帶動了營收成長。

Google、Facebook是線上網路廣告的兩大霸主,後者卻因為廣告投放機制導致平台遭到俄羅斯勢力干擾,後更爆出用戶個資遭到數據公司「劍橋分析」濫用,最終影響了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除了美國之外,包括英國和其他歐盟國家,也正著手調查Facebook是否也在自己的國家影響了選舉或公投結果。

針對外界將Google與Facebook比較,或擔憂Google對用戶個資的保護能力,CEO皮采指出,Google依賴個資蒐集、用戶定位的程度並不像Facebook那麼高,基本上都是依靠用戶進行「搜索」時的關鍵字而定,因此這些後續的調整並不會太大。

Google對GDPR的到來顯得相當從容。不過,在對Facebook廣告機制以及該公司全面依賴演算法作法的檢討聲浪中,不少人仍擔心,比Facebook更早深入全球幾乎每一位網路使用者生活的Google,將會是「下一個Facebook」,《華爾街日報》科技專欄作家Christopher Mims即為此撰寫了一篇文章,呼籲大眾應當注意此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硬體產品領域,Google的表現雖不俗,但同時也在「燒錢」。Google在本季度的資本支出增加近2倍至77億美元,營業利益率則由去年同期的27%下降5%至22%,顯示成本大增。

這些成本來自Google對人工智慧、硬體產品、雲端運算、房產設備等各方面的投資,當然也包括了接收宏達電(HTC)2,000位員工的成本。

Google自2016年開始進攻硬體電子產品,包括智慧手機Pixel、智慧音響Google Home以及耳機、筆記型電腦等,這些產品單在這一季度就為Google帶來了44億美元的收入。Google更在今年稍早將Nest重新納入麾下,爭奪智慧居家、物聯網商機的決心顯而易見。

比起智慧手機,智慧音響或其他智慧居家裝置更深入使用者的生活,這些裝置就安裝在使用者們的客廳、臥室等私人空間裡,甚至替使用者看守居家安全,萬物連網的未來已越來越近,無論是使用者或政府監管機構,對於科技公司保護個資、隱私的要求無疑將比現今更高。

現隨著GDPR即將到來,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公司將會在公司政策、用戶隱私上做出何種改變?比Facebook更加「巨大」的Google,是否能如皮采所說做到萬無一失,還得持續追蹤。

消息來源:CNBCTechCrunc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球企業都需留心!歐盟史上最嚴格個資保護法GDPR將上路
德國通過極具爭議的法律,社群媒體可能為仇恨言論面臨高額罰款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Flickr/Ben Nuttall CC BY 2.0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