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再推正名 「不純」禁稱巧克力罰400萬 - 匯流新聞網

LIFE

食藥署再推正名 「不純」禁稱巧克力罰400萬
  • 字級
食藥署再推正名 「不純」禁稱巧克力罰400萬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為防堵業者魚目混珠,食藥署近期積極推動食物「正名」。繼先前把米粉改成「炊粉」,但後來又改回原來的「米粉」標示,唯須標明含米量後,明年元旦開始,又有多項標示正名新制上路,例如,巧克力若可可含量不足,將不得稱「巧克力」,另包括大麥、太白粉及鱈魚也須依新規定命名,違者最重可罰400萬元。

食藥署表示,可可脂是衡量巧克力純度的指標,但部分巧克力以植物油(如棕櫚油)加可可粉取代可可脂,品名卻仍標示巧克力,易與純度高的巧克力混淆。新制上路後,產品的總可可固形物須逾35%,可可脂、非可可脂固形物須逾18%和14%,才能以巧克力為名販售。如植物油添加量超過產品總重的5%,則須於品名前加標示「代可可脂」字樣。

市售有許多標榜「薏仁」的產品,例如小薏仁、洋薏仁、珍珠薏仁等,雖然看起來長得很像薏仁,但其實都是價格較低的「大麥仁」俗名,並非真的薏仁,但民眾經常分不清楚。對此食藥署也規定,未來大麥包裝應標示為「大麥(洋薏仁)」或「大麥(小薏仁)」等,避免混淆。

另外,食藥署表示,正統太白粉應以地瓜粉為原料,但由於近年地瓜身價翻漲,成本相對較貴,台灣廠商常以樹薯粉或馬鈴薯粉冒充成太白粉出售,未來也應在包裝上如實標明成分。

而過去業者經常將俗稱「圓鱈」的智利海鱸,以及俗稱「扁鱈」的大比目魚當成「鱈魚」販賣,但明年開始,僅大西洋鱈、太平洋鱈和格陵蘭鱈等「鱈形目」才能標為鱈魚。

食藥署強調,2017年1月1日起,上述食品都須依新制標示,違者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金額新台幣4萬到400萬元不等。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不改了!非純米的「炊粉」又可改回「米粉」
匯流新聞網:消基會:部分化學醬油比純釀造貴 政府應把關
匯流新聞網:又有兩款納豆醬包產自核災區 遭食藥署下架
匯流新聞網:販賣機手搖奶茶衛生差 食藥署明年將開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CNEWS 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