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總是忘東忘西、做事拖拖拉拉,或是下班後仍無法切斷工作模式,永遠處於焦慮狀態中,不少現代人會有這些困擾出現,日積月累下來對工作與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日本知名職能治療師指出,生活中有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傷腦小習慣,長久下來,會擾亂大腦和自律神經、降低做事效率,只要改變日常習慣,進而改變大腦,就能有效提高各項表現。
專門替各類腦傷患者進行復健的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從長期的實務經驗領悟到,各種生活中不經意的小習慣,足以影響腦部運作,一旦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連結受阻,或是自律神經未能發揮正常機能時,自然會覺得「做什麼都卡卡的」,不但缺乏效率,長久下來還可能影響整體人生規劃。
透過多項腦科學理論,專家提出100種方式,教導大家改變日常習慣,就是在改變大腦。像是「讀書或工作時老是分心,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專注力?」菅原洋平說像這種時候,只要戴上指套就沒問題了。因為指套帶來的新觸覺資訊,將刺激大腦掌控觸覺的後頂葉聯合區,藉此抑制前額葉聯合區的作用、提升專注力,避免自己分心。
此外,還有不少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一步一步改變生活。例如感到莫名焦躁、無法集中精神時,可以將腳掌平貼地面,刺激腦部的頂上小葉與工作記憶。上班(尤其WFH)的狀態下總是不自覺摸魚,這時候要刻意打造「辦公室情境」,以心像練習喚醒前饋機制。還有,手機總是通知干擾工作,影響效率,此時可以善用香氛、香水,刺激杏仁核與額葉內側,保持專注。至於下班後仍為工作的事操心的人,簡單運動伸展肢體,刺激伽巴能神經元與血清素分泌。
菅原洋平分享,大腦在面對「如果只是這種程度的話,那我應該可以辦得到」、「說不定只要再努力一下,我就能夠徹底弄明白」的課題時,會感到異常興奮、充滿幹勁。此時,只要試著稍微調整既有做法,大腦與身體就會重新建立起連結,並發揮出比過去更強大的力量。
作者整理出100種原子習慣,請大家適時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大腦是否真的做出調整。如此一來,便能在不知不覺間,驚喜地感受到最近的狀況好像還不錯,每天發現不同的樂趣,越來越進步。更多內容請參閱方言文化出版「換上原子習慣腦:弄懂腦結構、打造全新行動習慣;戒斷追劇癮、提高專注力,全盤掌握理想人生」。
新聞照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入住新北「微豪宅」 水築館、捷洋天湛、銀河水都只要北市蛋黃區半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