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記錄在冊的心理疾病?社群成癮症會造成自我扭曲 - 匯流新聞網

LIFE

尚未記錄在冊的心理疾病?社群成癮症會造成自我扭曲
  • 字級
尚未記錄在冊的心理疾病?社群成癮症會造成自我扭曲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電腦隨時開著Facebook、三不五時就拿起手機刷Instagram,如果幾分鐘沒有手機、行動網路會讓你坐如針氈,這可能已經不叫「低頭族」,而是「社群成癮」!現在已經有許多機構和心理醫師開始提供「治療課程」,要幫助過度依賴手機和社群軟體的人們,回歸正常生活。

「社群成癮」還沒有被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或任何醫學分類文獻列為疾病,即使如此,治療師們還是會遇到許多「病人」上門求助。在《BBC》專題報導中,美國治療師德里斯科爾(Nathan Driskell)就表示,這幾年這樣的病人增加了20%,幾乎是他病人總數的一半。

德里斯科爾認為,社群成癮症是很難治療的,因為「比酒精或藥物濫用更糟糕,這種行為具有高互動性,而且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可恥」。大部分治療機構或治療師都要花好幾個月時間來完成療程,內容包括「如何正確使用社群軟體」的輔導,或是數位戒癮培訓,甚至有正念課程。

但是,不難想見,當「病人」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戒癮之後,一旦有一次不小心破戒,那麼前功盡棄的機率相當高。

過度的社群軟體使用習慣,除了造成職場、現實人際交往的問題,還會使人們沉溺於社群中展演的自我,造成自我意識的扭曲。並且,在社群軟體的同溫層中,使用者容易受到同溫群體的多數觀點影響、形成偏見。倫敦大學的理查森(Daniel Richardson)即針對群體決策做過實驗,最後得出「當人與人展開互動時,最終會達成一致,並制定更加糟糕的決定」這樣的結果。

理查森認為,社群網站確實是分享訊息的絕佳管道,但這是一條充滿偏見的管道。他對於人們在其中得到的群體認同不以為然,「這些社群網站讓我們變得更愚蠢」。

消息來源:BBC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