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最夢幻工作條件,不外乎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如果連「離家近」都不用,直接在家上班,會不會更好呢?過去幾年,美國吹起彈性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之風,許多科技業開放申請遠距工作,畢竟通訊軟體越來越方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和團隊開會、和上司溝通,距離和時差似乎再也不是問題。
針對與科技最貼近、也最擅長活用科技幫助工作和生活的工程師族群,美國商業新聞媒體Quartz發表了一份調查數據,統計2000年到2015年,15年來彈性在家上班的科技工作者數量和習慣。
這份調查的原始資料來自美國人口調查數據庫(IPUMS),包括精算師、統計學家等,都被算進科技工作者的範圍。調查樣本已經排除了自營個體戶,都是一週平均工時35小時以上的工作者。
根據調查,在2015年,估計有30萬名科技業的全職員工使用彈性在家上班的模式,其中又屬資訊工程師比例最多──在這個職務中,彈性在家上班的人數是總數的8%。其他領域的工程師,則大約落在3~4%的比例。
對於資訊工程師來說,在家裡coding有可能比在公司更適合嗎?有部分工程師認為,要解決複雜的問題必須要充分的集中、減少被中斷的機率,和有效消除解不出來時的沮喪。有些習慣規劃自己節奏的工程師,比起很難找到真正安寧的、不停開會和被攀談的辦公室,家裡才是培養工作情緒的最佳地點。
這些資訊工程師不但比其他職業的員工更常回家工作,甚至他們有相當長的時間、幾乎是全天都選擇在家工作。據Quartz統計,2014年時,資訊工程師平均在家工作的時間高達每天6小時,是10年前的2倍。
不過,彈性在家工作的趨勢似乎在歐洲國家不受歡迎,相較之下在中國、印尼等成長中的經濟體更為常見,這些地區更需要高等技術的專業人才,也許更願意接受彈性在家上班方式中產生的物理距離。
不可否認,這種工作方式不適合所有個性的員工,也因此產生諸多爭議。知名科技公司裡,除了Facebook和Google以完善的辦公室設施將員工留在辦公室裡,IBM也在最近宣布,希望彈性在家上班的員工回到辦公室來。但是對於工程師們而言,如果有彈性在家上班的機會,顯然還是趨之若鶩。
消息來源:QUARTZ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