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自由撰稿人
撰文當下,美國中期大選計票尚未結束,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之爭仍呈現拉鋸狀態,不過,已可確定外界預測的「紅色浪潮」並沒有發生,在席次上居於頹勢的民主黨卻已禁不住喜悅之情。
拜登以輸家之姿發表「類勝利」演說,形同昭告天下,他只是「小跛腳」,情況甚至比前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更好。
誠然,從目前揭露的選舉結果來看,拜登是「輸得漂亮」,而民調預測嚴重失真,但拜登開香檳慶祝未免也太早,選前預測偏差顯示的其實是,美國亂局根本無法平息,因此最多只能開心一天。
在選舉後期,民主黨將這場勝負定位為「民主 vs 川普黨」。所謂「川普黨」是指共和黨內的MAGA黨人,他們拒絕承認2020總統大選結果,也是川普回鍋參選2024的主力,即「紅色浪潮」的根源。
未完的選舉結果顯示,「川普黨」的表現遠不如預期,以致原先想在本月中宣布競選2024的川普大為光火,因為這「紅毯」鋪得歪七扭八,注定不能讓他風光回歸。
從共和黨的角度看,黨內始終無法解決致命的「川普矛盾」,以致民主黨有一個鐵鑄的支點,方便在選舉中削弱共和黨的聲勢,最終導致勝負不如黨的預期,因此選後勢必會再掀一波黨內鬥爭。
「川普矛盾」簡言之就是傳統共和黨人與MAGA的不對盤,此矛盾埋下幾乎無解的黨內分歧,保證不團結,於此不妨稱之為「川普陷阱」。
看美國黨爭,再回頭看台灣,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台灣的「川普陷阱」何在?這個大問題中又有一個關鍵的子問題:民調為何避不開「川普陷阱」以致失真?以下先看民調問題。
民調為何不再可信?
投票日前,彭博社有篇針對民調有效性的報導,深刻地警示了在一個巨大分歧的社會,民調的偏誤也會擴大。主因在於,選民意向趨於複雜化,傳統民調方法難以測知「非常規選民」(irregular Republicans)能造成多大的民調偏誤。
「非常規選民」意指川普鐵粉,這群選民除了脫出共和黨支持者的傳統特徵,還對民調機構攻擊性十足,經常性以拒絕表態或指控民調作假,削弱既有民調模型的有效性。愈臨近投票日,此現象愈顯著。
川普鐵粉的激烈舉措,會引來另一種與之對立的「非常規選民」,以不表態或其他方式減弱川普鐵粉的投票意願。這有點像「薛丁格的貓」,觀測影響結果,選民愈是將民調視為影響結果的「禍根」,就愈想誤導民調,以致民調愈來愈多地出現高估或低估研究對象的偏差。
以上討論的還僅限於具公信力的民調機構,不含那些存心導引選舉結果的假民調。在假民調充斥的台灣,太多所謂「民調機構」,本身就是「非常規選民」。
此外,民調先天的問題,就是難以測知真正會到投票箱投票的佔比,畢竟,表態成本低,投票成本高,表態不代表會投票。也就是說,投票率愈低,民調準確度愈差。
由此可知,看台灣這次的選舉,為何處於劣勢的執政黨,總體而言並不想為選舉加溫,主因在於政黨對立愈激烈,投票率就愈高,劣勢者輸的機率也就愈大。
截至目前為止,選舉熱點集中在3個縣市,台北市,桃園市與新竹市,其餘縣市的選情皆被邊緣化,甚至,連桃園市的溫度也有下降的趨勢。
考慮到總投票率的可能下降,在野黨以「民調」與「體感民情」決定戰術,其實十分危險,真實選情恐怕沒在野黨預估得那麼樂觀,美國的中期選舉是最醒目的案例。
台灣的「川普陷阱」在哪裡?
MAGA與傳統共和黨人的分歧,放在台灣,大的有藍白的分歧,小的有藍綠各自的內部分歧。
選情愈僵,「藍白合」的呼聲就愈頻繁,著眼點是為了合力拉下執政黨。然而,「藍白合」會促使綠營更有效團結支持者,也更方便綠營挑起藍白矛盾套利。藍白之間畢竟有無法彌合的路線問題,地方利益問題,甚至政黨生存問題存在,大概率「合則兩敗」。
在「白營不會死」的假設裡,完美的局面是,柯黨於「拉下民進黨」願景裡的扮演的角色,是分走中間與淺綠選票,而不是愈來愈多地吸引藍營選票。國民黨的角色,毫無疑問是鞏固基本盤,而非「逼死柯黨」,因為現實是,現在的藍營很難成功吸引中間與淺綠選票,而這是柯黨存在的基礎。
換言之,在藍白分合問題裡的「川普陷阱」,就是缺乏基礎共識,兩個黨都在尋求自保,也一時找不出「局部合作」的可能性。從大局來看,「藍白分合」的二分法不是正確思維,需轉而尋求一個「最大利益的競合狀態」,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必須競爭的地方競爭,以避免綠營很方便地將藍白兩陣營綑在一起打。
其次,國民黨內的「川普陷阱」,毫無疑問就是朱立倫與他的黨羽,「朱黨」明顯與基層鐵粉不對盤,致使團結無從談起。企圖走「背棄鐵粉的中間路線」是目前國民黨的死穴,此路線使得基本盤持續鬆動,給予綠白兩黨挑撥的空間,其具體觀察對象,就是企圖「藍綠通吃」的侯友宜。
國民黨真正的出路,就是在路線上守住「藍營本份」之餘,再與「柯黨」達成有條件合作的默契,各自鞏固掌握得到的票源,並避免違背基本共識的互相消耗。此外,不可能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不守藍營本份,又執意想選的朱立倫,必須被剔除。
三者,民進黨當然也有其「川普陷阱」,但展望2024,只要美國力挺這個「舔美黨」並促其團結,其黨內矛盾幾可忽略不計,在野黨要將民進黨視為鐵板一塊,台灣的MAGA。
看內部因素,考慮到在野黨的「川普陷阱」,台灣的2022選舉與2024選舉之間,沒有太大關係,藍營可以預見的2022勝利,完全不足以保證2024就能重返執政。看外部因素,小跛腳的拜登,在明年會有許多影響台海局勢的政治動作,覆蓋掉民進黨在台灣的諸多執政劣跡,在野黨因此會面臨許多變數。
就目前來看,輿論與民調對藍營選情有點過度樂觀,台灣社會與美國一樣,處於嚴重分歧狀態,如上所述,想客觀分析選情幾乎不可能,選舉要直到最後一刻,甚至結果出爐才見分曉,可見這種民主要多麽不可靠,但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圖片來源:Donald J. Trump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