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齊/退休公務員
媒體報導:解決貧富差距惡化,絕對不是經濟與勞工部門單一的問題,徹底消除社會上存在已久、不公不義、優惠少數既得利益集團的財富二次分配制度,才是台灣長期發展關鍵所在,貧富差距原因並非一定來自初始所得多寡,關鍵可能在於重分配機制不公正。所涉影響不僅是經濟成長與分配議題;更嚴重的是,重分配機制已經扭曲社會公平與正義。
香港投資顧問公司執行董事Julian Cheng於108年11月國館講座表示,在香港個人與企業稅率一律是16.5%,台灣租稅負擔率是13%(2023年提升至14.6%),看似低稅率國家,但美麗數字背後的真相是,在台灣稅負結構中,所得稅占48%,其中營所稅跟個人綜所稅,大概是1比1,也就是說,我們全體民眾繳的所得稅跟全台灣企業一年獲利繳的營所稅,幾乎是一樣。
上市櫃公司去(2023)年年報4月1日公告,上市櫃去年合併營收、稅後獲利失守3兆元大關,表現不如預期,但仍創歷史第三高紀錄;如同Julian Cheng所言,十年前獲利是1.6兆,增加了一兆,換算比率企業獲利增加約65%,但人民的收入並沒有增加65%,查了上市櫃公司獲利情況,一些IC半導體科技大公司實質有效稅率大概只有12.13%,銀行是 11%。金控公司5%,這些銀行一年賺幾百億,科技大廠一年賺幾千億,然而他們的稅率都比個人低,台灣個人所得稅比重過高,大型科技產業與財團銀行却享有賦稅優惠,等於是所有的重擔都壓在受薪階級身上;他表示,在香港,個人與企業的稅收比例是1比3,台灣的比例是1比1,凸顯台灣稅收結構高度倚賴所得稅,大型科技業與金融財團享受諸多稅賦優惠,受薪階級享受到的經濟成長果實越來越少。
政府長期以來,對業界先有獎勵投資條例、繼有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再有產業創新條例,一個接一個而來;Julian Cheng分析,我們政府收了稅金又用到那裡去呢?根據〈民國〉107年度中央總預算歲出分配,社會福利支出占25%,但偏鄉並無營養午餐,教科文占20%,而香港最大支出是教育,光教育就占了20%,也就是說台灣是把錢花在弱勢老人上,而香港則是把錢花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台灣大學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學校,每年的預算約有新台幣40億元,然香港大學的預算卻高達新台幣400億元,差異如此大,台灣大學怎麼吸引國際學者及招考到好的學生呢?
近來越來越多上班族藉存股賺取被動收入,107年1月18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個人於申報107年度綜合所得稅時,應依股利金額及適用的邊際稅率選擇合併申報,可扣除股利抵減稅額(按股利金額8.5%計算,每戶上限8萬元),或採28%分開計稅。至於ETF股票是境外所得之股票,無法享受8.5%退稅優惠,真不曉得為什麼一堆人瘋ETF股票?
國稅局對小吃業者如大型連鎖早餐店及肉包店,在顧客排長龍,國稅局派人站岡估算人數後,令其陸續開立發票,但也有在冷氣房,坐領高報酬者稱,現金消費者沒有發票可拿,但持信用卡消費者開立發票,這多麼荒謬不經?消費者不願捅這蜂窩,只有國稅局多加留意了。
現在是知識爆發時代,消費者應多觀如身兼財金文化董事長和今周刊董事謝金河的財經觀點,要自助、人助、天也助!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陳昭姿是有正義感與良知的人
【投書】戰爭帶給人們的只有傷害和破壞 有誰能逃過最後的審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內容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