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拜登國情咨文所揭示的美國外交走向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投書】拜登國情咨文所揭示的美國外交走向
【投書】拜登國情咨文所揭示的美國外交走向

李有宜/前美國聯邦眾議院助理

美國總統拜登於2月7日晚間在國會發表2023年的國情咨文。七十二分鐘的演說慷慨陳詞,他侃侃而談自己的內政政績並呼籲跨黨派合作;但令台灣民眾失望的是,拜登對外交事務談得不多,隻字未提台灣,美中局勢與俄烏戰爭總共講不到五分鐘,內容不外乎是宣示主權、已準備好與中國競爭、成功地團結北約抗俄等,並無透露更多的新戰略及目標,反倒是激昂的表達方式與用詞引發了不少討論。簡言之,拜登在國情咨文中對國際事務的處理是「草草帶過」、「表演重於內容」,筆者列示幾個可能原因,或許能幫助大家推測拜登政府的思維脈絡。

原因之一是選舉考量。這場國情咨文被外界視為拜登競選連任的前哨戰,自他上任後滿意度持續下跌,最近連民主黨內的支持度也只剩三成,所以他必須把握機會為自己加分,強調加薪、創造就業機會和勞工權益等國內政策,更容易搏取廣大民眾認同;相對地,國際事件並非美國政府一手能掌控,俄烏戰爭還看不到盡頭、美中衝突一觸即發,多加論述不一定有利拜登選情,不如就簡單點:宣示強烈的愛國主義、振臂高呼。果然,拜登成功地讓台下的國會議員們爆出「USA、USA」的歡呼,收看的美國選民多少也會被感動。

第二個原因是制度面,拜登希望緊握外交主導權。前參議員Daniel Moynihan曾說「美國憲法的設計其實是邀請總統與國會彼此爭奪外交主導權」,簡言之,為了防止任一機關獨大,美國憲法上故意賦予總統與國會議員重疊的涉外權力,以致這兩機關常在外交事務上相互制衡,甚至爭權。二十世紀前多半是國會主導,著名的例子是一戰後威爾遜總統提倡成立國際聯盟(League of Naitons),卻因為參議院反對,美國自己最終沒有加入國聯;但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與冷戰後,單線領導且能快速反應的總統行政體系重要性大大提升,911恐攻後更是。

或許在拜登的認知裡,外交本該是自己的主場,沒有必要多向國會報告;然而,國會議員們近年爭先恐後地提出對外法案,立場鮮明強勢,讓白宮及國務院顯得軟弱,逼得拜登必須表現強硬來搶回外交話語權。

最後是考量到執行面。從拜登不提「氣球」、「台灣」二詞,並強調「美中尋求競爭非衝突」來看,他其實很小心翼翼地在緩和美中緊張情緒;俄烏戰爭部分,他僅提到美國在過去的一年裡如何整合盟友抗俄援烏,卻不提及接下來的戰略。因為若論述太多,極可能會引起議員們後續的要求與指責,甚至造成民意壓力,這樣反而不利行政體系的統籌規劃,因此拜登乾脆只表演、不說明。

根據CNN做的即時民調,七成二的觀眾對拜登國情咨文持正面評價,幾乎每個面向滿意度都高於演講前的民調,雖有五成九的民眾認為他對中國的論述不夠,但依然有六成七肯定他整體的外交政策。由此可見,拜登在國情咨文中的策略還算正確,強調國內政策來帶動支持度,外交方面則是表面上態度強勢以服眾,實際上避談實質以免出錯,為連任之路打出第一張好牌。這個勢頭是否能持續還有待觀察,較能確定的是拜登在未來兩年任期裡,對於美中關係的處理方法也會如同他的國情咨文:公開場合表現鷹派以迎合民眾抗中情緒,實則為自己的外交團隊創造空間,解決外交難題。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拜登示好難以癒合兩黨裂痕

【投書】土耳其地震稅養貪腐 台灣稅務獎勵金也養貪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