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四 Thu. Dec. 05,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乳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是國人女性頭號大敵,但抗癌路上卻有一塊大絆腳石,國內統計發現,約有75%的乳癌患者會發生「癌因性疲憊症」,累到無力接受治療、甚至可能被迫放棄治療。健保於2021年首度將治療癌疲憊藥物納入給付,2024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日前正式公布納健保後的真實世界數據,結果顯示,經治療後,超過9成患者顯示有改善。醫師提醒乳癌患者…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儒/台北報導 乳癌連續19年為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乳癌新發病例高達15,448人,每天有42人被宣告罹患乳癌,約有9人因乳癌失去生命。為呼籲國人乳癌篩檢之必要性,台灣癌症基金會首度集合百台粉紅腳踏車排列巨型粉紅絲帶造型,邀請乳癌病友及家屬一起騎乘腳踏車,緩和因生病而緊張壓抑的心情,有效維持乳癌病友生…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27歲的年輕女性,日前因為左側乳房出現疼痛,雖然沒有摸到明顯腫塊,但她仍十分擔心,立刻安排就醫檢查,沒想到,一檢查左側乳房沒事,反而是沒有疼痛感的右側乳房檢查出有二顆約1公分左右的小腫瘤,已經是乳癌第二期。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乳房中心一般外科醫師陳昱天表示,女子接受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乳房有纖維囊腫,屬於良性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第一位,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未滿50歲的年輕型患者人數已經占了所有乳癌患者的三分之一,國衛院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秘台灣人常見突變的7大致癌基因,顯示台灣乳癌常見的致癌基因突變與西方國家相似。 台灣每年有超過10000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衛福部110年統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雖然受惠於乳癌篩檢,早期確診人數持續增加,但台灣乳房醫學會今(16)日提醒,乳癌首次治療為手術者占比雖達86%,遠高於其他常見癌症,但仍有約3成的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在術後仍未達到病理完全緩解(手術取出腫瘤檢體找不到癌細胞),沒有完全打消癌細胞,復發風險恐高出2倍。所幸,健保…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只要發現夠早,就能安心了嗎?如果遇到是的「三陰性乳癌」,那可不一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陳芳銘提醒,三陰性乳癌在國內占比不低,約有15%,威脅在於,即使是早期發現的三陰性乳癌,若具有「年輕女性、大於2公分、有淋巴轉移」三情況,一樣常要命。 今年31歲、在竹科半導體業工作的柔柔(化名)就是一例,過去健…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很溫和」?治療超過5年就不用擔心復發?根據統計,台灣新發現乳癌病人當中,9成都屬於早期乳癌,其中7成屬於荷爾蒙陽性乳癌,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占的比最多,台灣癌症基金會今(8)日發表最新調查卻發現,不少病友仍有迷思,事實上,研究發現完成治療後20年內都有復發風險,而非大家常認知的過了5年就算治癒。 4…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2位,國健署最新統計發現,國人女性的乳癌發生高峰落在「45歲至69歲」,偏偏到目前為止,國內45歲以上未滿70歲的婦女仍有超過3成4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置自己於風險之中。 迎接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國健署今(5)日召開記者會,提醒婦女把握3個及早「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是台灣人頭號殺手,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拋出新醫療三箭,喊出「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降低三分之一」,但國內專家擔心光在乳癌一項就可能先破功,因被視為最惡性乳癌之一的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國際間治療指引早都將新一代ADC藥物納入第二線的救命新藥,唯獨健保給付腳步聲聲慢,直接影響的是「存活期落差3倍」,讓國內醫學會、第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4105)旗下5-Fu類、複方口服膠囊癌藥,今(22)日獲食藥署核可用於「具有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受體(HR)陽性和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陰性乳癌之術後輔助化療」的早期乳癌治療新適應症。這是該複方膠囊繼胃癌、胰臟癌、大腸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膽道癌後的第6張藥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房微鈣化,得小心以對!57歲的陳小姐,一向生活規律、健康,沒想到今年健檢接受乳房攝影,卻發現雙側乳房微鈣化,轉診基隆長庚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罹患乳腺管原位癌。基隆長庚一般外科醫師簡禔萱提醒,乳房鈣化在乳房攝影上非常常見,一般被通知到乳房有鈣化不需要太過於恐慌,但是仍要諮詢醫師進一步檢查及判斷,是不是有疑慮需進一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