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到塑膠吸管的嚴重性呢?是海龜鼻子卡住吸管的影片令你開始警惕?還是前陣子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的限塑政策?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國家,卻是在近幾年才開始有保護海洋的意識,而台灣民眾高度依賴的「吸管」,或許能成為翻轉台灣命運的關鍵!
手搖飲尊嚴不容妥協!台灣能靠「吸管」翻轉命運嗎?
台灣人一天總共用掉800萬根塑膠吸管,一年下來就有近30億根,塑膠袋的使用量也相當驚人,一年下來用掉165億個塑膠袋,有在關心環境議題的讀者,或許對這些數字並不陌生,但數字其實很難引起共鳴與討論。
禁、限用塑膠吸管的政策之所以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彈,後續甚至引爆「珍奶之亂」,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台灣獨特的「手搖飲」,不像可樂、雪碧等可以直接打開杯蓋飲用,反對者因此認為台灣政府不應只是跟風國外限塑風潮。
▲對許多觀光客來說,買杯飲料還可以細微地調整「甜度」與「冰度」,並且自己選擇加什麼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從中也可看出台灣高度發展的手搖飲文化。(CNEWS資料庫)
簡單來說,珍珠奶茶這類的飲品,在台灣人心中是絕對不能用湯匙撈的。尤其是「改用湯匙喝」如此破壞飲食體驗的說法,已經踩到了台灣民眾心中的底線──「再怎麼愛地球,喝珍奶就是不能沒有吸管!」各大政論節目都不乏看見名嘴表演用湯匙撈珍珠的鬧劇,以此大作文章,成功點燃吸管議題的兩方論戰。
但是,從環保署公布的時程來看,其實禁限用塑膠吸管政策並非馬上就生效:2025年全面限用塑膠吸管,若有需求者,自費還是能拿到;直到2030年才全面禁用塑膠吸管,所有商家皆不得提供──無論是對民眾與傳統塑膠吸管業者來說,都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適應與轉型。
也就是台灣人或觀光客還是可以用吸管喝珍奶,台灣之光也不會因此失去靈魂與生命,只不過吸管的材質會從塑膠轉變成其他替代性材質而已。
從「甘蔗渣吸管」看見台灣的綠機會
現在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業者在販售「環保吸管」,包括玻璃吸管、不鏽鋼吸管、竹吸管……等,但是許多人買了之後卻很少帶出門使用,就是因為環保吸管比環保碗筷更難清理,讓許多消費者就算購買了,也只會選擇人在教室、辦公室或家裡等能隨時取得乾淨水源清洗吸管的場所使用。
▲CNEWS小編們和你介紹不鏽鋼吸管與使用心得~(敬請開啟CC字幕)
若出門在外,有時還是得依賴一次性吸管,且因為清潔問題,商家不可能提供消費者可重複使用的吸管,非塑膠一次性吸管的重要性因此誕生。
前陣子,因為拒絕中國廠商高價買斷專利而在社群網路一夕爆紅的「甘蔗渣吸管」,除了讓人們看見巨大的綠色商機之外,更可以是台灣農業與吸管業者的一大機會,若政府能從中輔助雙方結合與轉型,從台灣手搖飲文化孕育出的「革命性產品」,或許在2030年台灣全面禁用塑膠吸管前,就已經走向國際。
▲甘蔗渣吸管搭上珍奶之亂,讓甘蔗吸管成為「珍奶救星」,成功塑造火熱話題。
當然,甘蔗渣吸管只是非塑膠一次性吸管的其中一種,事實上,已有業者在探討其他農業廢棄物、植物纖維,如葡萄渣、製造啤酒時產生的「麥粕」製成吸管或其他製品的可能性,讓廢物可以再利用變成台灣民眾的必需品,同時不對環境造成永久性危害。
然而,甘蔗渣吸管、紙吸管或其他一次性吸管,其特殊的材質在國內可以回收嗎?可以作為一般堆肥處理嗎?民眾應如何分類?這些都是政府在公布限塑政策後,必須現在馬上「動起來」著手處理的問題。
不使用塑膠吸管就能拯救海洋?這只是第一步……
不用塑膠吸管就能解決海洋汙染嗎?事實上,塑膠吸管並非海洋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禁止塑膠吸管並不能完全「拯救」海洋、海龜與鯨豚。塑膠袋、塑膠微粒、廢棄漁繩、漁網等其他塑料垃圾的危害其實更需要人們的關注。
▲和大多數人一樣,CNEWS小編也是從海龜影片開始關注吸管問題的!(敬請開啟CC字幕)
尤其是眾多洗面乳、化妝品都含有的塑膠微粒(柔珠)在被使用後,溜進洗面槽、排水溝、汙水處理廠,最後流入河川和大海,被海洋生物吃進肚子裡,吸附有毒物質後積累在脂肪組織內,這些魚、蝦、蟹、貝又被人類吃下肚中,造成嚴重生態問題,更危及人類自身。目前台灣的「塑膠微粒禁令」已在本(7)月正式生效。
總結來說,禁用塑膠吸管加上珍奶之亂,已成功引發了台灣社會的對話,並激發台灣人民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也讓人們看見業者以植物纖維製造吸管的巧思,限用、禁用吸管雖然不能馬上拯救海洋,但絕非壞事一件。
▲為什麼小編會選擇不鏽鋼材質呢~實用心得說給你聽!(敬請開啟CC字幕)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塑膠吸管議題大解析】沒了塑膠吸管怎喝珍奶?各類環保吸管優缺點看這篇
【塑膠吸管議題大解析】買了環保吸管卻擺在家裡不用,不是真正的環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庫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