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踹共5】結合內容、客群、電商 才是媒體營利正解 - 匯流新聞網

LIFE

【黃士修踹共5】結合內容、客群、電商 才是媒體營利正解
【黃士修踹共5】結合內容、客群、電商 才是媒體營利正解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接受《匯流新聞網CNEWS》專訪,暢談台灣媒體營利模式觀察。/記者李盛雯攝(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洪雅筠、胡照鑫、李盛雯 台北報導

在網路媒體興起、紙媒沒落後,世界各國媒體的營運方式花樣百出,無論是網站的廣告欄位、業配報導、付費訂閱制度都已有媒體試過、走過,更有部分媒體想一試區塊鏈應用,為的就是要在這快速、即時、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裡,讓艱困的媒體營運走出一條生路……

當廣告也無法撐起媒體,你觀察到的媒體新營利模式?

:我們先回到兩年前「大數據」的年代,那時候其實各家媒體大家都做得苦哈哈,對吧?很多人都在想說:媒體怎麼變現?

那個年代我覺得真正有在媒體上賺錢的,那時候我最看好的是《聯合報》,因為《聯合報》有自己的電商「UDN買東西」。媒體業──尤其是新聞業──有一個最大的關鍵優勢就是,它經由各式各樣的新聞內容,可以去蒐集非常多用戶的喜好,這就是我們說的大數據。

從讀者閱讀新聞習慣「下手」,讓自家電商精準推播商品

:包括Facebook、Google跟YouTube,都是這樣決定推送的內容給你,還有像亞馬遜(Amazon)也是一樣,你在亞馬遜網站上看了哪個商品、停留了幾秒,它就可以去判斷、去累積數據,看這個客戶的特徵是什麼,從海量資料中整理、歸納出你的模糊特徵,而那個輪廓會越來越明確,有一天它可以確定:你應該是一個女性的消費者,而且你的年齡可能剛好適婚,或剛生孩子的年齡,它就會自動推送尿布或相關衛生用品的廣告給你。當你平常在閱讀那些資訊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透露你的使用者數據給它了,同樣的,新聞媒體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在這些data。

尤其是大報,因為大報的新聞通常很多樣化,有娛樂的、有經濟的、有政治的,有各式各樣的,所以如果持續蒐集這些使用者數據的話,就可以從整個網站看到客戶的樣貌和輪廓,這時候如果媒體有自己的電商系統,就可以利用這個數據做廣告的精準推播,讓廣告跟電商的效益更大、獲利更多、營收更好。

在幾年前幾家國內大報之中,唯一有在做這件事的就是《聯合報》和「UDN買東西」。據我探聽到的結果是他們在電商那塊的確是有賺錢的,反觀那時候的不管是《自由》也好、《中時》也好、《蘋果》也好,大家都賠。

將「斗內」機制拿回來的《風傳媒》

續答:最近我還注意到,《風傳媒》(下稱《風》)開始學聰明了。《風》以前是加入台灣媒體小農,它其實就是在做一種間接的打賞機制,當你去那邊儲值,就可以打賞你覺得好的作者。

《風》最近開始做自己的「斗內」(Donate)機制了,「喝咖啡」。你看到一篇好文章,可以請作者喝咖啡,還有各種不同價位的咖啡,不是真的咖啡,就是打賞他不同的等級。這點其實是聰明的,因為把Donate機制收回來,就不需要再分潤給媒體小農。

【黃士修踹共5】結合內容、客群、電商 才是媒體營利正解 9

▲《風傳媒》透過「喝咖啡贊助計畫」讓讀者用「一杯咖啡」的價格支持優質文章。

續答:媒體小農需要的其實是它的社群性的推播,那時候媒體小農找了很多的新媒體,比如說像是《農傳媒》也好,也有包括像《法律白話文》,就是那種主題性的新媒體,那主題性的新媒體,第一個因為它分眾,所以它很精準,可是分眾有另外一個反面的缺點,就是小眾,所以它的基數可能不足以撐起營運。

在廣傳上,分眾媒體有分眾媒體先天的難處,所以當我今天加入媒體小農,就會有這個機會讓這些(議題被看見),有點像是「聯合造勢」、「聯合推播」去吸引點閱率的方式,我覺得小的分眾媒體需要參與這樣的機制。

可是《風》不是,它其實已經夠大了,其實不需要依靠這樣的平台,它自己就是一個大平台。

他們把自己的Donate制度收回來,分潤跟營收其實是會更好的,而且它還可以把Donate的制度綁定在原本的閱讀環境上,那會有一種歸屬感,這其實也是一種分眾,而且是你專屬品牌的分眾。

回過頭來說,大數據對媒體來說的優勢就在電商或打賞機制,《風》最近也開始做電商,可是它的電商不是像「UDN買東西」那種商品性比較廣泛的電商。

【黃士修踹共5】結合內容、客群、電商 才是媒體營利正解 11

▲《風傳媒》電商平台「風窩」。

續答:《風》現在在做的是一種「推薦商品」,就有點像是我剛剛講的,我是一個賣水果的把關者,你來我這邊買到的水果都是最好的、最優質的,這就是《風》最近在做的,去推薦一些特別有質感的一些商品,配合它們整個電商機制。

也就是說,它的電商做的也很特化、很分眾、很主題性,而且塑造出一個有品味的感覺。我覺得《風》從一個大眾性的網路媒體,接著發展它的主題性跟品牌,是一件很聰明的事。

那像《端傳媒》,是從一開始就走這種主題性高端、高質感的品牌,可是《端》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叫好不叫座,他們的營收跟付費訂閱機制碰到蠻大的困難,所以他們之前也是有煩惱過這個問題。但是其實大家做媒體都這樣子,這很常見,不是只有他們家,是大家都這樣。

我目前看到國內在媒體上走得相對前面的就兩家,一家就是《聯合報》,一家是《風》。也就是說,一定要把「內容」以及整個以往塑造出來的「客群」的屬性跟「營收商業模式」要結合起來,這個「結合」不是用一些很Fancy的技術去做。

我剛雖然提到電商是靠大數據在做的,可是還是去想──假設今天這件事情沒有大數據、沒有區塊鏈,我們能怎麼做?當你把這一塊的營運跟商業模式想通之後,才能再去想,如果有了大數據、有了區塊鏈,能夠做什麼樣的創新跟結合。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黃士修踹共6】談Facebook更改演算法、新聞粉專大蕭條:一兩年內無解
【黃士修踹共4】什麼都搶著上鏈的時代 真的有必要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