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踹共6】談Facebook更改演算法、新聞粉專大蕭條:一兩年內無解 - 匯流新聞網

LIFE

【黃士修踹共6】談Facebook更改演算法、新聞粉專大蕭條:一兩年內無解
【黃士修踹共6】談Facebook更改演算法、新聞粉專大蕭條:一兩年內無解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接受《匯流新聞網CNEWS》專訪,闡述對Facebook粉絲專頁大蕭條現象的見解。/記者李盛雯攝(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洪雅筠、胡照鑫、李盛雯 台北報導

Facebook曾是社會意見相互激盪的場所,在台灣,廢死、核能、統獨、性別、同婚等議題,都曾在Facebook經歷「大爆炸」時代。但近一兩年來,「Facebook都是老人在用的!」這句話從被嗤之以鼻到漸漸成為現實,年輕人不再駐足於Facebook。

再加上Facebook本身多次更改演算法,導致粉絲專頁大蕭條,從早期就賴Facebook平台為生的台灣新聞媒體,更是體會到何謂觸及率寒冬。新聞媒體從紙本走向網路,再走進讀者觀眾的手機,營利模式一改再改,究竟有沒有出路?以下是《匯流新聞網CNEWS》專訪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的內容。

問:現在許多年輕人,他們除了從Facebook出走、往Instagram(IG)走去之外,很多公共議題的傳播其實是在YouTube這一平台發生的,因為它的演算法不像Facebook這樣非得下預算的方式。

再來,YouTube它的影片長度也好、畫質也好都是它的優勢,下面的討論區或直播時旁邊的聊天室,年輕人很多都往YouTube靠攏,公共議題擴散的平台開始不再只是由Facebook壟斷,這都是現在實際存在的現象,您認為媒體還要再依靠Facebook做為唯一的管道或平台嗎?

:這一點我答案要分理論上跟實際上,理論上當然不應該,絕大多數人在問到相關問題的時候,我們給的建議都是應該發展「多平台」或是「全平台」的策略。那當然,全平台的成本是高的,因為根據不同的平台內容必須要客製,特製該平台適合的內容,你把同樣內容就直接複製貼上搬過去,那樣子的多平台策略也不會有效。

但全平台或多平台這件事情耗費的成本是大的,可是它會不會有相應的收益,好像也很困難。但是,反過來看你問實際上台灣的媒體業到底應不應該以Facebook為唯一個平台,我答案是:目前實際實務上還真的只能這樣做。

面臨觸及率大蕭條時代,新聞媒體只能埋頭繼續耕耘

:Facebook演算法的改變,導致「有效傳播」的定義也被改變。兩三年前Facebook粉專其實是隨便做、隨便紅,可是現在這年頭,如果你早年是很發散的,客群主體的輪廓沒有非常明確的,在這幾波演算法改動下,就會死得非常慘,我看過有一大堆粉專是死到不能再死,根本救不起來,那點閱率可能剩十分之一不到,根本就一攤死水。

不管是粉專也好、媒體也好,你問我說要不要繼續耕耘Facebook?當然要,因為它的確是目前大家看新聞最主要的管道,即便是像YouTuber這種族群,他們的擴散管道也有一半來自Facebook的社群。

【黃士修踹共6】談Facebook更改演算法、新聞粉專大蕭條:一兩年內無解 5

▲圖為台灣第11位達到YouTube百萬訂閱的YouTuber安啾咪,她也是台灣第2位突破百萬訂閱的女性YouTuber,同時在Facebook有相當高的人氣。

YouTube正在增加社交功能,越來越像Facebook

:你可能也會注意到YouTube它其實逐漸地在增加它的社群社交功能,現在YouTube有自己的版面,以前YouTube的互動模式不是這樣的,它越來越像Facebook,只是說它是「影音特化」之後的Facebook。

反過來說,Facebook也越來越像YouTube。Facebook在這幾波的改動除了演算法以外,它有一部份是影音內容的呈現模式,甚至是Facebook現在也支援高畫質,以前那時候我們還會建議把內容同時把YouTube跟Facebook都放一份,最大的原因是YouTube可以放到1080P甚至更高,Facebook那時只支援到720P,所以我們那時候會說「高畫質版請上YouTube」。

但我忘記是從去年還什麼時候開始,Facebook也支援1080P了,只要上傳的東西畫質夠高,Facebook也支援。所以在這兩件事情上,會覺得Facebook跟YouTube越來越像。

台灣讀者使用習慣過於單一,一兩年內無解

:對於新聞媒體來說,實務上還真的不得不靠Facebook。如果在美國或在日本,可能還有不同的選擇,像Twitter在日本跟美國就非常流行,所以不需要只靠Facebook。川普也不是只靠Facebook,而是靠Twitter。日本人也都用Twitter,不太用Facebook。

可是在台灣,對不起,其它的社群平台都死光了,噗浪現在變得非常小眾在用,至少我認識一些動漫族群有在使用,可是很小眾、非常小眾。

YouTube是最近幾年紅起來,但是我剛剛說了YouTube它其實也越來越像Facebook,YouTube或許是一個管道,但是現在各大媒體的做法也都很簡單,就是如果有影音的內容,那就YouTube丟一份,這是最省成本最簡單的作法,YouTube它會有自己的客群去慢慢地長出來,它可能不會是爆發性的,而是等它慢慢長,也不錯,但除了這以外,台灣還有什麼社群平台?幾乎沒有。

在台灣因為我們人口基數以及使用習慣太過單一,所以實務上我覺得沒有除了Facebook以外的選項,至少在一兩年內,我敢講沒有其他的解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流量往下掉,但還是得做。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黃士修踹共1】臉書出走潮、年輕人不關心公共事務 黃士修:「一整個世代的斷裂」
【黃士修踹共2】創辦核能流言終結者:「最希望的不是所有人都支持」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