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接受匯流新聞網專訪,闡述自己對現在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的看法/記者李盛雯攝(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洪雅筠、藍立晴、胡照鑫、李盛雯 台北報導
自2007年臉書快速竄紅以來,幾乎人人都有臉書帳號,也成為年輕人最愛使用的社交平台,不過現在卻出現了一波臉書出走潮,年輕人紛紛轉到Instagram、YouTube,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這種情況將導致一整個世代的斷裂,這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帶來了什麼影響?為什麼現在的年輕族群與五年前比起來,對公共事務更加冷感?以下為《匯流新聞網CNEWS》的專訪內容。
冷漠歸冷漠,但過去至少在同一個平台上
現在年輕人普遍對公共事務非常冷漠,像五年前可能很多年輕人、大學生都還在用臉書,即便他們對政治公務事務比較冷感,可至少他們還在同一個平台上,但現在這個年頭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他們已經不用臉書了,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爸媽還在用,那我乾脆就整個不用。」
年輕人現在愛用的平台是什麼?
他們可能都到IG(Instagram)上了,可是IG它是一個用照片說故事,完全用照片說話的一個平台,IG的整個設計模式無法承載太多的資訊量,即便它的讚數跟分享數可能遠超過現在臉書的演算法,但IG上面的東西很難變成新聞事件,因此,以前的年輕人雖然對政治冷感,可是他至少在同一個平台上。
IG與Facebook的分裂對年輕人關心公共事務造成什麼影響?
它完全撕裂成兩個不同的世界,年輕人不關心,「當他所接觸到的管道都無法接觸到公共事務時,那會是一整個世代的斷裂」,你想想看如果一個社會有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都不關心這件事情,那是不是代表某一些特意、有心去關注且參與的人,就有更好的機會去為所欲為,而且沒有人能夠阻擋他。
這會是一整個世代的問題,但我跟好幾個新媒體圈的朋友聊過很多次,我目前幾乎沒有任何的解法,因為你不可能強迫年輕人回到我們自己習慣的平台,不可能強迫IG或是其他的一些社群平台上,從根本上去改變它資訊呈現的方式,所以目前好像變成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做為一個公民,我有義務承擔這麼多責任嗎?
上述的問題讓這些人好像無法看到他應該關心的事情,可是這句話又講得有點奇怪,他要工作要娛樂又要休閒,我們是不是有那麼多的義務來關心一件事情,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做為一個公民,或者,做為一個死老百姓,我有義務要承擔那麼多的責任嗎?我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不舉道德大旗,黃士修:「願意支持都相當感激。」
通常我們在推動這些公共議題的時候,我都說「如果你心有餘力,你有這些時間,你願意來支持、了解我們,我們都非常的感激」,可是我過去之所以對很多社會運動很反感的原因,就是他們總舉著道德的大旗,好像你只要不跟他們站在一起然後聲嘶力竭的聲援,你就是整個邪惡體制的共犯,我非常不喜歡被戴這樣子的帽子,所以我自己在推動能源議題的時候,我也不會去給人家扣這種帽子。
可是反過來說,這的確是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都不關心這些議題,我們要如何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所長在真正需要他們的地方之上,目前我沒有答案,然後,我跟很多人聊過,包括新媒體圈內、政治圈內,或是公共事務圈內也好,好像沒有人有答案。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黃士修踹共2】創辦核能流言終結者:「最希望的不是所有人支持」
【黃士修踹共3】參不參選?「待在公共領域貢獻更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