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10年內兩岸統一?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雁默專欄】10年內兩岸統一?
【雁默專欄】10年內兩岸統一?

雁默/自由撰稿人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熊玠近日引述美國兩智庫數據,預測大陸將於2030年趕上美國GDP,人均GDP也將超越台灣,屆時「統一問題水到渠成」。

感覺數字怪怪的,所以查詢了一下。熊玠引述的兩個美智庫不知是哪個單位,不過關於中國將於2030年GDP趕上美國,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聯合發佈的研究成果,也是做此預測。

然而,人均GDP是否於2030年超越台灣?中國人口約為美國4倍,當兩造GDP大致相當時,中國人均GDP應是美國的1/4,以目前的美國人均GDP約6.2萬美元來算,2030年中國大陸人均GDP應為1.55萬以上,而台灣的人均GDP約為2.6萬。

若熊玠或媒體轉述的數據有誤,那麼按此邏輯,兩岸統一應該不是10年內,保守一點應是15-20年內。

根據林毅夫的預測,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1.27萬美元,已達高收入標準 ; 203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若中國維持開放,此時美國再打壓中國已不容易 ; 當中國人均GDP達美國一半時,意味著中國經濟規模已是美國兩倍,此時美國才會停止霸權主義。時間點約在中國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時,也就是2050年。

熊玠說,兩岸統一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

關於10年內統一的預測,隨著兩岸情勢愈形嚴峻,將來逐漸會成為輿論集中關注的焦點。現實是,兩岸統一確實只有「什麼時候」的問題,爭吵「會不會」純屬浪費時間。

以中美經濟實力的轉折點預測統一時間,是比較直觀,也過於唯物的預測法,個人一向認為世事無常,唯物觀點參考即可,不必太較真。但也不能否定這種有所根據的預測,因為它很能解釋美國今天打壓中國為什麼這麼猴急。

順著熊玠的思維,簡單說,兩岸統一不可能超過2050年。以兩岸人均GDP的觀點來看,恐不會超過2035年,這都是不考慮其他因素的算法。若大陸停止輸血台灣經濟,或許不超過2030年。

美國務次卿訪台,對岸回以「沒有海峽中線」,這事件或許就是一個轉折點,此後台灣內部恐將頻繁討論「軍備競賽」,以及「恢復徵兵」的問題。中華民國的國防預算已達GDP2%,美國還不滿意,那就必然朝韓國(佔GDP2.6%)的標準邁進,日本才佔GDP0.9%,已經宣布往上調整。

近日媒體報導,AIT向台商供應鏈施壓,集體移出工廠,斷供大陸,此事若屬實,那麼台灣經濟將產生空前的動盪。台商也不傻,壓力之下就算撤出,想盡辦法也要投資(甚至加入)紅色供應鏈,保住大陸市場。

經濟結構轉變,還得面對逐年增加的軍費,台灣面對的局勢很嚴峻,而且烏雲說來就來,還一大片。因此去年我就說過,蔡英文該感到戰慄的,不是敗選,而是勝選。

一般認為,拜登若當選,中美對抗形勢不會改變,但他會比較「陰柔」。重要的觀察點是,拜登如何處理「軍工複合體」的利益。川普表面上對中國很強硬,但他也批評五角大廈高層「只想打仗討好軍火商」,可見真正的魔鬼在哪裡。

軍工複合體的影響力消長,攸關台灣是否將跌入「軍備競賽」的大錢坑。按龐佩奧最近的活動看來,軍火商的眼光已從中東移開,轉向東亞,甚至南亞。

從GDP的角度來看,林毅夫認為只要中國經濟在2030年前保持5%-6%,30-40年間實現4%-5%的增長,40-50年間實現3%-4%的增長,第二個百年目標就會實現,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便是美國的2倍。

如果「亞洲北約」真的實現,各方投入於軍事上的資源將增加,大陸要保持林毅夫設想的增速並不容易,台灣則必然在經濟與軍事兩頭燒的處境下飽嚐苦果。當然,「亞洲北約」成員(美日印澳),除了美國外,也都要有勒緊褲帶的覺悟。

有「亞洲北約」在,台灣就安全嗎?應該這麼說,在此組織正式成立前,台灣只會更危險,因為本島的戰略位置,正好處於日印澳之間的樞紐地帶,大陸一旦拿下台灣,「亞洲北約」就瘸了。

只要將地緣政治因素考慮進去,北京就算想等自己經濟實力趕上美國時再處理台灣,恐怕也難以如願,一旦這個包圍網形成了,林毅夫的設想就得打好幾折。

熊玠說的「水到渠成」若提早實現,那這渠就是惡水沖刷出來的,與他想像得很不一樣,大陸若難以和平崛起,台灣得準備橫禍當前。

新聞照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FB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雁默專欄】「帶刺豪豬」的雙十「帶刺謀和」

【雁默專欄】靠別人?台灣戰力零,句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