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今年在國慶演說宣示台灣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10個民間團體今(21)日聯合聲明指出,總統雖有此承諾,但檢視當前政策,仍有諸多不足之處,淨零競逐已起跑,台灣應加速上跑道。民團呼籲增加氣候預算,並提出化石燃料補貼機制不利減碳的看法。
即將參與COP26氣候峰會的10個民間團體,今日聯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提出三大訴求:1.行政院於10月底提出修法草案,草案中應涵蓋民間團體所提出的「氣候治理機制」、「具有誘因的碳費規劃」、「完備效能標準與減量計畫書等政策工具」、「公民訴訟條款」等重要建議方向。2.儘速公布具有明確政策里程碑的淨零排放路徑圖,並擴大社會溝通,納入更多利害關係人參與討論。3.增加氣候相關預算,儘速改革不利減碳的化石燃料補貼機制。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目前環保署僅表明預計2023年開始徵收碳費,相關的調整機制與用途尚不明朗。林彥廷強調,碳費的用途一定要納入公正轉型,不只輔導高碳排產業勞工與週遭社區獲得有尊嚴的綠色工作,也要降低減碳政策對居民的環境與社會衝擊,同時政府也應儘速成立跨部會的公正轉型工作小組,比照蘇格蘭的公正轉型委員會,研究各國案例與台灣本土的衝擊評估,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否則未來減碳只會越來越困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指出,既然蔡總統已多次在不同場合宣示2050淨零轉型的重要性,那麼除了應盡快將院版溫管法草案送至立法院,啟動實質的法案審議程序之外,也應盡速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圖,包含2030年的中期減碳目標、各部門的減碳行動方案等,都需有相對應的升級作為。
魏揚強調,既然決心要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2030年的減量目標就不可能只停留在現行溫管法架構下的20%,勢必要向上提升,例如韓國就在日前正式將2030年的減量目標由26%提升至40%。政府各部會的減量行動方案也應該強化,更加緊密扣連2050年淨零目標以及路徑圖。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若要落實淨零路徑圖中各項減量措施,則需要大幅增加氣候預算。趙家緯呼籲,國會應藉由本會期總預算審查時機,檢討現行公部門的化石燃料補貼項目。再者,2018至2020年間共計75億元的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於本年度執行告終後,相關部會遲未提出相等規模的節電預算,所以應有效運用台電盈餘,投入新年度的住商節電計畫。並應針對淨零路徑圖的具體策略,於2022年編列充足預算,方能全面加速氣候行動。
新聞照來源:Lauren Walker/Truthout(CC BY-NC-ND 2.0)、總統府網站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