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沒衝突 安置盟呼籲確保安全安置床位數 - 匯流新聞網

NEWS

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沒衝突 安置盟呼籲確保安全安置床位數
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沒衝突 安置盟呼籲確保安全安置床位數

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沒衝突 安置盟呼籲確保安全安置床位數 5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政府今年提出「替代性照顧政策草案」,以「去機構化、發展家庭式照顧」為替代性照顧政策方向,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表示,草案沒Know-How只有口號,兒少安置機構優化與轉型缺乏具體執行期程、輔導指引及資源配套。因此,安置盟盼能與政府溝通討論並加以釐清,並指出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無衝突 ,呼籲確保安全安置床位數。

「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不應是擇一發展,兩者沒有衝突。」安置盟質疑,目前全國兒少安置機構約滿足每年60%的替代性照顧服務需求,倘若安置床位數一旦大幅下降,安置兒少將何去何從?

安置盟指出現況,近年來政府以去機構化、發展家庭式照顧為替代性照顧政策方向。在政府不斷喊「去機構化」時,許多機構開始紛紛自行下降安置床位數,或已考慮轉型做社區或長者服務。至於政府力推的寄養家庭,根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其戶數與安置人數逐年下降,2020較2010年減少了218戶寄養家庭:「可見寄養家庭服務發展面臨困境,一旦安置機構也減少床位數,勢必造成兒少安置福利體系的缺口,影響兒少權益。」

政府替代性照顧政策目標在於減少機構安置人數,安置盟認為,這不應是解方與唯一答案。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安置不應該只能擇一發展,兩者沒有衝突,政府應發展建置多元化安置照顧服務資源,確保替代性照顧所需的安全床位數量,讓不同類型的個案可以選擇其合適的照顧模式,如此才符合兒少最佳利益原則。

「去機構化不等於關掉安置機構!」安置盟提到,根據聯合國《邁向未來:關於替代性兒童照料的導則實施手冊》,將住宿照顧安置模式依照顧方式分別為大型住宿照顧、類家庭式住宿照顧、團體家庭三類。

安置盟說明,「去機構化」意指「去機構式教養化」,其中大型住宿照顧是指將兒少與社區及原生家庭文化隔絕,在機構內執行僵化的日常作息,因為沒有固定的照顧人力而讓個案無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也沒有屬於其個別化的照顧計畫等。目前衛福部自辦的3所公立兒童之家,就是台灣最大型的住宿照顧機構,最易流於機構式教養,政府既要求去機構化,應先從公立機構示範做起。

安置盟認為,政府應該正視台灣兒少安置機構的經驗與資源優勢,不應在還沒有相關配套時,就直接減少機構安置床位數,否則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政策錯誤。發展多元安置模式,不應由安置SOP來框架專業安置評估,應以兒少最佳利益訂定照顧計畫,安排最適合的安置處所。

「長期安置在醫院或精神院所,嚴重影響兒少身心發展權益。」安置盟呼籲政府增加挹注服務資源,包含醫療、各類治療、特教等跨專業進駐機構服務,輔導現有安置機構轉型發展為專業型機構,承擔更多特殊個案照顧責任,避免將兒少長期安置在醫療機構中。

為符合台灣於2016年簽署的《兒童權利公約》提出的「禁止歧視、以兒少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生存及發展權,以及尊重兒童意見」等四大原則,安置盟呼籲政府無歧視地在全國各地布建足夠的替代性照顧資源,以兒少最佳利益安排適合的照顧方式、維護其受教育與全人發展的權益,尊重聆聽兒少的聲音,是政府與民間在替代性照顧服務共同努力的目標,達成符合國際性的指導原則,也能夠符合台灣處境、維護台灣兒少權益的替代性照顧政策環境。

新聞照來源:安置盟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疫破口陳時中負全責?6-1】過去防疫有功 8成受訪者認為目前已不適任

【防疫破口陳時中負全責?6-2】世界怎跟得上台灣?林國成斥:民粹式發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