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台灣各縣市近年來頻繁發生市區道路路樹於風雨過後無預警傾倒,108年到112年10月31日期間,各縣市路樹傾倒通報之賠償案件共計112件,造成3人死亡,23人受傷,124件車損,賠償金額共計2757萬餘元。監察委員王幼玲今(21)日表示,經調查發現,近5年已發生6起路樹無預警倒伏致死及上百件賠償案件,監察院通過她提出的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督促農業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檢討改進。
本案調查期間,113年4月26日連日大雨,彰化縣郵務士於投遞途中遭倒塌路樹砸中身故,同日於高雄市澄清湖園,也有樹木倒塌砸中在園區散步的66歲李姓男子不治死亡;7月颱風天高雄鳳山區路樹連根拔起,當場砸死上班途中路過的女騎士。
「路樹傾倒造成民眾傷亡或財損等憾事,不僅衍生國家賠償爭議,亦重創政府形象。」王幼玲指出,在極端氣候下,強化都市綠基盤韌性重要性,才能保障國民生命財產安全。
監察委員調查台北市中山北路1段發生路樹無預警倒塌,砸死機車騎士事件時發現,全國只有11個縣市政府建立例行性巡檢作業標準程序,8個縣市政府有要求執行人員須具備專業能力,7個縣市政府有防治及巡檢褐根病措施,顯示仍有過半縣市政府尚待建立相關機制。
調查報告指出,路樹巡檢標準化作業程序與執行人員具備相當類科技師證書或專業能力,為路樹養護品質的關鍵,於現行極端氣候下,形同預防路樹傾倒、危及公安之風險控制措施。
王幼玲表示,行政院宜督促中央相關業管部會,協同並適時支持各縣市政府持續鏈結科技智慧,以精準預防、妥善巡檢與生物防治法,分進合擊,強化都市綠基盤的韌性,以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王幼玲說,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及其設計規範,雖明定喬木植穴尺寸與存活所需最小土壤厚度,但相關規定僅適用於新建道路,既有道路路樹仍多因人行道寬度不足、地下構造物或管線等配置限制,而無足夠生長空間,導致長久以來樹勢虛弱,易遭病蟲害而生傾倒風險。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應持續督促各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參照相關原則因地制宜,俾利營造人本空間及提升生活品質。
另外,王幼玲強調,褐根病為我國樹木病害之首,因樹體結構弱化,易導致樹木連根拔起而傾倒;白蟻蛀蝕、基部及樹幹傷口中空,則為路樹根基及樹幹折斷常見原因,均可能造成路樹於外觀健康下無預警斷裂倒伏,不利大樹成蔭,更損及民眾生命財產。
王幼玲指出,農業部應策進所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試驗所,積極鍊結中央專業技術資源與地方主管機關執行人力,落實森林法樹木保護專章意旨,共同朝城市里山方向努力。
照片來源:台南市政府網站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