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挑戰10-7】氣候風險威脅日深 強化多重災害評估及調適策略 - 匯流新聞網

TOPIC

【9大挑戰10-7】氣候風險威脅日深 強化多重災害評估及調適策略

【9大挑戰10-7】氣候風險威脅日深 強化多重災害評估及調適策略 9

【9大挑戰10-7】氣候風險威脅日深 強化多重災害評估及調適策略 1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專題報導

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遷現象,已在世界各地造成極大環境危機,《2023工總白皮書》提到,國內專家表示預估在20年內,全球平均增溫極可能達攝氏1.5度。在持續升溫的情境下,台灣可能面對的衝擊包括:水稻減產、高山森林的適生面積大幅度減少、病媒蚊往北擴散、因豐枯加劇導致水資源調度難度增加、空氣污染在氣流相對穩定下愈加嚴重等問題。

工總舉莫拉克風災為例,從缺水到極端降雨,釀成中下游坡地崩塌、城市淹水、社經損失,進而影響下游居民生命安全,台灣受創極深。台灣已有80%人口居住在都市中,政府應強化多重災害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應對可能驟至的衝擊。

極端氣候風險衝擊 台頻陷缺水窘境

極端氣候風險可能對台灣的各項生產要素造成衝擊,氣候風險正成為產業發展的潛在威脅,我國首當其衝是面對缺水問題,白皮書指出台灣年平均降雨量逾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8倍。但因山高水急,天降甘霖絕大多數都逕流入海,一再陷入水資源入不敷出窘境。我國水利署採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的第5次評估報告模擬,豐水期雨量增加3%至9%,枯水期減少6%至12%,台灣水情將呈現「豐越豐、枯越枯」現象,尤以南台灣更明顯。

面對豐枯水期時間不均和地區不均,工總認為應以增加存量、增加連結、減少浪費等方式增加水資源系統的韌性。建議包括:開發海水淡化;推廣分散式集水,強固農業供灌系統、智慧用水系統,推動更新改善老舊水庫設施,以及鼓勵產業建立水資源循環系統。

白皮書《能源暨環境政策》單元中,提出檢討氣候變遷因應法後續子法及相關配套方向。為因應氣候變遷風險,我國今年2月公布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明訂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加上各國政府及國際供應鏈的要求,產業推動淨零轉型已刻不容緩,需要政府協助,其中業者主要關切者包括國內碳費徵收、碳權市場及輔導資源。

應加強減碳 否則MIT產品將失國際競爭力

碳費徵收已規定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相關細節雖尚未具體提出,產業界認為,考量碳費徵收目的旨在促使業者加速減排工作,為有效達成減碳目標,徵收碳費應有完整配套措施,包括:儘速公布2030年前各階段碳費徵收對象及費率,碳費費率應先低後高、分階段滾動檢討;我國同時實施碳費及碳排放交易的碳定價機制,應避免對同一排放源排放量的重複計算;針對2005年即自願減量,進行投資設備汰換及製程改善的廠商,環保署在總量管制的核定上應承認其自願減量的成果;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劃的碳費使用,應專款專用,並確保國內碳費徵收可以接軌國際。

工總建議政府以「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及「淨零排放路徑112-115年綱要計畫」為本,針對能源轉型、減排、污染防治、循環經濟及永續等綠色投資案,給予專案利息補貼。淨零轉型不只是環境永續的議題,也是全球的經貿議題,更是攸關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經濟課題,企業減碳的步調已刻不容緩。

白皮書指出,企業必須加快低碳轉型和提高碳管理能力,政府也應加強輔導業者實質減碳,才能因應國際碳關稅帶來的影響,否則引以為傲的MIT產品將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

照片來源:HuyenTran0301/Pixabay、9497625/Pixabay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9大挑戰10-8】基礎建設落後 應建構強韌水、路、電、能網路

【9大挑戰10-9】教育失衡畢業即失業 力求產學合作、學用合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