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逝世34週年紀念日,藍營政要紛至大溪謁陵。蔣經國一生反共,近來成為政壇藍綠攻防的「相罵本」,被人暱稱為「小蔣」的蔣經國,其實與共產黨發源地俄羅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話題可以從202兵工廠收藏的這支蔣經國贈槍談起。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
位於台北南港,以生產輕兵器為主的國防部軍備局202兵工廠,有個不輕易對外展示的「兵工典藏館」,裡頭有相當豐富且難得一見的館藏,除了展示世界各國重要手槍、步槍、機槍到火砲的各式裝備外,還有為數不少國內政要捐贈的收藏手槍,每支手槍背後都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在各政要捐贈的手槍陳列架上,有一支不起眼的黑色手槍靜靜躺在一角,說明紙卡上寫的是「俄造托卡列夫M1933式7.62公厘手槍」,下方括號簡單描述「蔣故總統經國先生贈槍」,黑色小巧的槍身維持著油亮光滑,細看有使用痕跡,手槍編號清晰可見:「BH584 1949」。
兵工廠慧眼獨具 蔣經國手槍成典藏品
這是全館館藏中唯一一支由蔣經國捐贈的手槍。202兵工廠說明,這些政要捐贈的展出手槍,主要來自於民國72年《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通過後,行政院公告受理自動報繳時,取得各方向警察機關繳回的管制武器,其中若干有國內政要交出其持有、具有重要意義的槍支,由軍方向警方取得後列管典藏。
相對於步槍,手槍槍身較小,收放在個人身上不易為人察覺,可以突然拿出來發動攻擊,達到對方猝不及防的效果;在槍支管制不發達的地區,手槍是一般人普遍擁有,有利於近身防禦的武器。
但小型火藥武器的泛濫,往往也是造成治安惡化的主因。解嚴後的台灣為維護社會穩定而加強武器管制,槍支管制條例立法通過後,原先戒嚴期間一些掌權者因擁有「類治外法權」而持有的武器全成非法,解嚴後這些要員為遵守法律,乾脆上繳手槍,這也是合於時代變遷下的產物。
槍砲管制條例通過 政要繳出大量手槍
蔣經國早年曾留學於蘇聯,也一度參加蘇聯紅軍,擁有一把黑星手槍做為防身,並不難以理解。上繳這把黑星手槍,被202廠慧眼識英雄,挑出來做為典藏,可以想見當年主事者具有遠見的想法與決策,為這段大歷史留下一個富有時代意義的見證。
這把托卡列夫手槍亦為手槍界的經典之作,源自於1930年蘇俄革命軍事委員會公開招標,由槍械工程師費迪托卡列夫設計的手槍獲得青睞,經廣泛測試後選為蘇聯軍隊的制式武器。該槍全名為「圖拉托卡列夫」(Тульский Токарева)手槍,槍界也稱之為TT手槍。
這把原型槍TT-30於1930至36年間共生產約9萬3000把。1933年為大量生產,在設計上做了改進,改造後的TT-33型槍產能大增,到1952年間共產製了170萬把,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極為出色的效能,成為槍界知名的蘇聯手槍代表作。
韓戰後中共產製黑星 仿自蘇俄TT手槍
TT手槍因在握把上有個象徵共產黨的黑色星型符號,在台灣獲名「黑星手槍」,使用的是手槍界較少見7.62公厘口徑的大子彈,彈匣八發裝,手槍因彈而重,但大子彈的火力、穿透殺傷力更為強大,精準度雖未如美制手槍為高,但其粗勇、耐用又便宜的優點,在1980年代台灣黑道走私槍支頗為流行。
1950年韓戰爆發,中共於1951年與蘇聯簽約貸款購買軍事裝備與彈藥,蘇聯專家便把TT手槍的製造技術帶到中國,同為八發彈匣、7.62口徑的51式手槍因此誕生,隨後中共軍工專家繼續在51式手槍上進行改良,1954年研製出加裝手動保險的54手槍,亦有黑星符號,因此同樣也被台灣方面統稱黑星手槍。
照片來源:網路資料照片、何豪毅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小蔣的黑星2-2】台灣也有蘇共?蔣經國留俄參加共產黨影響遠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