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法官出身、兩屆12年監委高鳳仙於20日因癌過世,享年66歲。在政壇眾多意見領袖中,她是少數對婦權、兩性平權領域積極、專注卻相對沉默的要角,她不僅對《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修法著有貢獻,更彈劾多位隱匿校園性侵案的校長,揭開長期以來的校園黑幕,拯救無數性侵害受害者,開創風氣之先。
與現任總統蔡英文同班同學,高鳳仙畢業於台大法律系,考取公費留學,專攻國際私法領域,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法學碩士學位。她的論文題目選擇的是中美離婚法比較研究,這項研究讓她對台灣女性長期處於法律弱勢地位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成為她窮盡一生心力改善婦權的關鍵。
返國後先在法務部任職,參與《民法》親屬編修法,後擔任地院及高院法官。1993年10月,發生了震驚社會的「鄧如雯殺夫案」,22歲鄧女因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其母、自己與她的妹妹均遭丈夫林阿棋性侵,最後鄧不堪長期凌虐,趁其酒醉睡覺時,以鐵鎚與水果刀將丈夫殺害,再託人報警自首。
在鄧如雯案審判關鍵時刻,高鳳仙與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等團體協力,時任立委的潘維綱領銜在立院推動《家庭暴力防治法》草案,在那個「法不入家門」觀念還十分普遍的90年代,這項立法破天荒獲得國會多數支持,於1998年通過,成為亞洲第一個實行家暴法的國家。
自此,高鳳仙在婦女權益運動上無役不與,先後推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刑法》等立法或修法。2005年,以防暴三法為宗旨的「台灣防暴聯盟」成立,高鳳先更擔任創會理事長,成為法界、學界推動婦權的指標性人物。
2008年馬政府上任遴選監委,時任高院法官的高鳳仙受婦運各界聯名推薦,成為第四屆監察委員。她上任後積極任事,尤針對校園隱匿通報性侵害案件更多次申請自動調查,校園長期掩蓋性侵案惡習,在高鳳仙的「多管閒事」下被揭開,這才逐漸改善學校吃案助紂為虐的風氣。
然而時任監察院長王建煊對某些暗樁監委不滿,曾以「不是是報復就是護航」為由,表態不喜歡監委提自動調查,此語卻讓自動調查次數高居第一的高鳳仙背後中箭,但與王建煊同樣信仰基督教的高鳳仙仍堅持己見,對自己看不下去的案件持續申請自動調查。
早在「監察院就是人權院」的說法流行前,高鳳仙即開風氣之先,調查彈劾包括南部特教學校160多人遭性侵、性騷的重大案件,原不為其他監委重視的殘疾、婦權、外配等案件,也漸成為監委調查重點,如今監院以人權維護者自居,甚至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高鳳仙背後默默推動形塑風氣,史家必留其名。
監委第二任期,一向輕聲細語、追究到底的高鳳仙,將調查重心,轉向白色恐怖時期相關案件的平反,包括逮捕人數高達896人的鹿窟事件、中共最後基地玉桂嶺及曉基地案、台電匪諜案、「密使一號」國防部中將參謀次長吳石共諜案等等,調查報告汗牛充棟、成績斐然,就連當今的促轉會都相形失色。
去年7月31日,第五屆監委任期屆滿,多數「馬系監委」畢業,高鳳仙不忘提醒新任監委,要注意調查報告品質。退休後的高鳳仙心懸民膜,以「在野法曹」之名,偕志同道合友人成立律師事務所,豈料壯志未酬,高鳳仙不敵病魔,她的早逝讓許多受惠者與友人難過心碎。
「很多受冤屈的老百姓,視監察權是他們最後的希望」,高鳳仙在本刊專訪中留下她的殷殷叮囑。如今哲人已遠,她言必提聖經篇章,為人權堅守的柔弱身影,回想起來仍令人動容。
影片、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畢業監委內心話3-1】高鳳仙:很多百姓視監察權是最後的希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