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毅/政治線記者
曾經顛覆台灣新聞界,叱吒風雲的《蘋果日報》5月18日這天紙本收攤,號稱將全部資源放到網路新聞上,許多對這份報紙有感情的讀者,紛紛去超商搶買一份當成收藏,要為這個「時代的眼淚」保留實體紙本的回憶。
太多關於蘋果日報的傳說,當初在聯合、中時、自由三足鼎立的報業市場打出屬於蘋果獨有的市場,事後來看,一些傳統報業沒有的做法,確實讓它在市場競爭中找到一條獨有的道路。
重視照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老闆黎智英認定,圖像理解要比文字快速而確實,因此好看的照片是新聞的最重要元素。換句話說,沒有好看的照片,文章寫得再厲害,對該報而言毫無價值。
給最好的相機 換最好的照片
「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其他報紙不是不明白這道理,但沒有一家報社膽敢落實這個原則。早年報社攝影記者可憐兮兮,有時努力跑了一整天,拍了一大堆照片,只有一張郵票大小見報,登到「太空版」也是常有的事。
重視照片不只是嘴上說說,蘋果進軍台灣的2003年,正是專業數位相機開始發達的時代,報老闆核心概念:「給你最好的設備,你給我拍回來最好的照片」,當年蘋果攝影中心大手筆採購數百套佳能「大三元」:400萬畫素的EOS 1D、16-35、24-70、70-200mm鏡頭、備用電池、加倍鏡、閃燈,外加專用攝影包,當年攝影記者都號稱揹一輛國產車在街上跑。
於此之故,別家報紙吝於頭版整張大照片,蘋果每天照幹;「男不如女、老不如少」的蘋果攝影口訣,在業界漸漸傳開;太多好照片放不下,蘋果日報開闢了一整版的「社會一瞬間」,各種車禍、火災等意外事件,一張照片加一百字圖說,以「報紙上的SNG」之名,帶給讀者第一現場。
至於當年出名的「雙體新聞」(屍體加裸體)、「雙頭新聞」(拳頭加枕頭),其新聞價值也並非蘋果獨創,新聞界都非常清楚,社會新聞是收視率的保證,然而要說服以文人自居的傳統報社記者,不是小學學歷的黎智英可以說了算的,他的做法也很簡單:讓讀者自己說服記者。
鋤報會:蘋果記者聞之色變
黎佬採用的是從香港而來的做法:「鋤報」。過去香港蘋果日報也經歷過相同的「文人辦報」關卡,黎佬特別設了一個大會議室,以單向鏡分隔成兩間,一邊由富有經驗的主持人帶領一群讀者做「Focus Group」,批評當天出刊的報紙,另一邊則有編輯與記者,同步看到、聽到讀者批評自己前一天的作品。
「想要看到屍體,看他怎麼死的」、「沒有記者寫的那麼複雜,某某人就是壞人,為什麼要閃躲?」這些說法由讀者口中說出,記者編輯在房間的另一頭親耳聽到,完全沒有解釋的空間。這就是讀者要的,這就是蘋果該做的:提供給讀者想看的,如此而已。
到了台灣,蘋果也持續落實,每個月某一天(真不知道哪一天,記者都很銼)開鋤報會,會議記錄隔天就會email到每位記者手中,被檢討到的記者,往往被列為下一波「搖蘋果樹」的對象。
對於報導要求真實,黎老闆更是親自督軍。蘋果內部都知道的一個故事:創刊第一年,黎佬帶了香港朋友,親炙當天美食版上宣稱好吃的餐廳,下午返回辦公室後把美食版主編叫進辦公室,告訴他用餐的感覺不像報導寫得那般美味,當天下班時,撰寫這篇報導的記者就抱著紙箱回家了。
標準明確 重賞重罰毫不手軟
當年大報的消費3C線記者,都很喜歡出席新手機發表會,獲贈一支新手機是不成文慣例,唯獨剛創刊的蘋果記者不敢收。話傳回到老闆耳裡,龍心大悅,黎佬親口交代採購那支新手機,包括文字、攝影兩人,一人獲贈一支。
同理,拍到好照片必有獎賞。2004年台中發生綁架勒贖案,歹徒與警方爆發激烈槍戰,駁火餘百發,不僅歹徒身中28槍當場斃命,警方也1死2重傷,台中蘋果派出重兵採訪,拍到4人抬出送醫急救的現場畫面,登在隔天1234版半版主照,每位攝影各獲頒10萬元獎金。
標準簡單明瞭,賞罰分明,蘋果日報能闖出一片天,當年一群記者的橫衝直撞,每天轟轟烈烈。豈料網路免費新聞發達,報紙持續萎縮,一向大手筆投資的蘋果日報走到收攤的這一天,也難怪當年經歷蘋果「喊水會結凍」的人,會有那麼多的謂歎。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何豪毅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