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總統大選蔡總統連任成功,綠營接班梯隊成為政治觀察的焦點。本刊經盤點,中生代當中四位表現亮眼的政治明星各擅所長,包括準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交通部長林佳龍及桃園市長鄭文燦,均是下波可能出線的領頭羊,現在就搶先了解這群明日之星背後的故事。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大家不用過度擔憂,做好衛生管理與自我防護是關鍵」交通部長林佳龍一身西裝筆挺主持記者會,不疾不徐向媒體說明武漢肺炎期間,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項。面對嚴峻疫情,林佳龍整個過年期間都沒休過一天假,連帶著整個交通部年假期間都繃緊神經,為民眾返鄉過年做好整備工作。
傳染力極強的新型冠狀病毒在對岸快速蔓延,遇上一年一度「春運」更令人頭皮發麻,考驗著所有人衛生防疫的細節是否落實,做為交通主管機關首長,過去的行政管理訓練與敏感度,林佳龍一分鐘都鬆懈不得。
出身裁縫師之子 學生時代即十分活躍
1964年出生在台北萬華,他的父親是個裁縫師,家境小康,林佳龍高中時期就立志唸政治,就讀台大政治系時就是學運活躍份子,先後參加過「自由之愛」(向當時臺大校長孫震提出大學改革,要求「黨政軍退出校園」的學生運動)、台大學生會普選、1990年與羅文嘉、顏萬進、郭正亮、馬永成、王雪峰等人共同發起野百合運動等等。
人還在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林佳龍收到意外的驚喜,所申請的美國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學金獲得通過,他起身前往就讀耶魯大學,師事西班牙籍政治學者林茨(Juan.J.Linz),這位經歷過西班牙獨裁政權佛朗哥統治的老師,給予林佳龍許多啟蒙,讓他返台從政期間多了不少具參考價值的經驗。
民進黨有計劃的栽培野百合世代,未加入黨內派系的林佳龍無疑是當中相當突出的一位,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林佳龍便出掌過新聞局、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安會諮詢委員、民進黨秘書長等職,2005年辭官接受民進黨徵召參加台中市長選舉,面對胡志強吞下第一次敗選,他宣誓定居台中深耕,自此每天台中台北往返通勤。
十年磨一劍 蹲點台中終獲選民青睞
原本2008年要繼續參選台中市長,遇到縣市合併升格延後選舉,黨中央後來轉念屬意蘇嘉全,讓林佳龍備受折磨,「我去放空自己,跟著大甲媽祖繞境走了九天八夜,回來就宣布禮讓,全力支持蘇嘉全」,林佳龍忍功一流,甚至後來還接受蘇嘉全邀請出任競選總幹事,他笑稱:「新郎當不成,還要當伴郎」。
深耕基層四字說來容易,沒有資源、沒有官職的林佳龍又個性內斂,不善與民眾互動,連出席公祭場合都被排到最後,但耐力十足是他的本事,隨著時間拉長,兩次參加選舉的經驗讓林佳龍漸漸獲得地方民眾認可,台中市向來以「搖擺」(Swing)著稱,深耕的結果終讓林佳龍2012年在台中擊敗黃義交選上立委。
年輕時就立志從政,林佳龍在立院表現的績效端得上檯面,「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將他評等為第八屆第一、二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一名;第八屆第三、四會期為教育及文化優秀立委。
立委任內頻獲評鑑第一名 表現亮眼
林佳龍立委亮眼的表現讓人無法忽視,再獲黨內支持於2014年參選台中市長,再度挑戰胡志強。
十年來蹲馬步的結果,林佳龍一處處收割甜美的果實,終於在老胡快要連任搞成「胡志強市」的台中市拿下。任內推動市區水道進行改造,「柳川」與「綠川」煥然一新,台中鐵路高架化、台中捷運藍線、「成追線雙軌化」山手線計畫等交通建設,以及「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升格為「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等,在在令人矚目。
2018年底競選台中市長連任失敗,隔年一月,林佳龍受總統蔡英文拔擢,出任交通部長,此職看似位高權重,但當時甫發生普悠瑪號列車翻車意外,整個交通部黑到谷底,沒有交通建設工程等背景的林佳龍一肩擔起責任,以「非典型部長」角色加以整頓。
交部「非典型部長」 危機處理出色
「交通部是台灣最大的服務業」,林佳龍以此自許,也據此向部內同仁要求,從過去台中市長任內重視交通建設的觀點著手,輔以曾任新聞局長職掌政府宣傳的經驗,他以政務官身份主導,將已經有相當成果、但未獲人民注意的交通建設重新打理、調整、包裝,讓交通部這個人數以萬計的官僚系統「動」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2020選舉林佳龍的背後操盤,在彰化力挺縣議員陳秀寶挑戰現任國民黨立委柯呈枋,國民黨盧秀燕立委選區的北屯、北區,林支持提名莊競程,尤其從黨外拉進陳柏惟,全力相挺打敗消波塊顏寬恆,都有奇兵翻盤效果;雖然上屆市長連任失敗,但台中本次在其操盤下大贏,連本帶利扳回一城,頗有「揚眉吐氣」之姿;而正國會立委席次大增,林佳龍儼然成為「非新系共主」,行情看俏。
林佳龍放在哪個位子,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都能使其發揮作用,他正釋出令人無法忽視的能量,下一代綠營接班梯隊,必有林佳龍的一席之地。
照片來源:林佳龍臉書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民進黨接班四大天王4-1】賴清德/醫生從政屢創民意高峰 面對不合理總能堅持到底
【民進黨接班四大天王4-2】陳其邁/最年輕立委、黨鞭、代理市長 潛水高手正蓄勢待發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