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戰爭10-8】前有MOD、後有OTT 有線電視逐年大減15萬用戶 台灣消費電視的困境 - 匯流新聞網

DIGITAL

【眼球戰爭10-8】前有MOD、後有OTT 有線電視逐年大減15萬用戶 台灣消費電視的困境
  • 字級
【眼球戰爭10-8】前有MOD、後有OTT 有線電視逐年大減15萬用戶 台灣消費電視的困境

匯流新聞網記者紀沈廷/台北報導

台灣觀眾的收視習慣,隨著OTT大舉入侵正在迅速改變,不僅讓電視收視戶數以驚人的速度流失,在2020將開始實施的分組付費與5G時代登場的情況下,每種改變都可能讓有線電視的發展緊縮,甚至導致收入減少,究竟台灣消費電視會遇上什麼樣的困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OTT影響至深,美國也受衝擊

付費電視的發展困境,其實不只有在台灣發生;根據美國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排名前10大付費電視服務商用戶總計約8,190萬。2018年,美國五大付費電視營運商的用戶規模減少了4.2%,一共流失了320萬用戶,大約是電視用戶總數的70%,而在2019年第一季所流失的用戶總計超過128萬以上,而且流失的速度甚至比以往來的更快。

當中又以電信龍頭AT&T流失情況位居冠軍,集團旗下DirecTV加上AT&T U-verse擁有2236萬電視用戶,第一季共減少了54.4萬戶,串流影音平台DirecTV NOW也減少了8.9萬個用戶。在Netflix帶來的衝擊下,未來還有迪士尼、華納等媒體的影音串流平台,美國付費電視營運商未來面對的環境將更加惡劣。

台灣有線電視,一年流失15萬

相較美國的「剪線潮」,台灣也不遑多讓。在MOD跟OTT的夾殺下,台灣2018年開始,有線電視已經明顯出現用戶減少的情況,光是近一年來就已經流失掉15萬用戶,2019年第一季國內有線電視收視戶相較於上一季減少了3.5萬戶,當中又以兩大MSO凱擘、中嘉流失的用戶最多,除了MOD及OTT分食大餅外,台北市有線系統還有新業者「北都」加入戰局,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搶客戶,在幾個競爭激烈的地方,幾乎會看到有15個月1500元的方案,也因此影響甚大。

生存環境險峻,再遇分組付費

台灣有線電視的生存環境,在這幾年越來越險峻,除了OTT大軍壓境外,NCC在2020年將開始強制有線系統要「分組付費」,當這項規定強制實施後,有線系統的營收將會減少。

NCC在今年初審查通過《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收費標準》修正案,規定有線系統業者需要呈報兩組以上的基本頻道組合。什麼是「基本頻道組合」?基本頻道組合是根據《衛廣法》規定的13個基本頻道,除13個基本頻道外,業者可另外搭配其他頻道進入基本頻道,每戶每月收視費上限為200元;另外,系統業者在基本頻道以外,能提供舊有客戶選擇最多的收視套餐,但這個收視套餐收視費用上限每個月每戶為600元。

也由於「分組付費」確定實施後,頻道業者將會面臨經營變局,尤其可能增加成本,也讓有線系統業者的經營更加困難。

台灣有線電視,仍能發揮優勢

(一)使用門檻低:
看電視及上網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使用門檻上。在內容搜尋上,網路在電腦端要找到應用程式或網頁,手機端需要下載應用程式、註冊或點選等,而使用門檻低代表使用人口數量很大,相較網路族群約在15-35歲上下,有線系統業者在頻道規畫上,或以電視作為主要收視平台的人為目標受眾,針對這個族群的消費習慣來設計訂閱或廣告投放模式。

(二)善用資料庫:
相較OTT,台灣有線電視過去所取得的內容其實能做更有效率的運用,它們同時是正版且既有網路平台所沒有的節目內容,若能藉由這些內容利用網路等行銷管道進行投放,對於網路使用族群來說,不僅是個機會,更有可能帶來商機。

業者為求生存,有線電視求突圍

在大環境普遍不好的情況下,台灣有線電視難道真的沒機會嗎?倒也不是,有線電視業者深耕台灣多年,是OTT業者短期內無法輕易取代的,像中嘉集團,多年來舉辦各種活動來拉攏新舊收視用戶,也非常積極推廣在地新聞頻道,成為另類電視媒體;同時,中嘉集團也非常積極與當地相關政府機構推出各種活動,致力轉型。

另外,為了保住既有用戶及吸引新用戶,不少有線電視業者也推出各種優惠方案;像凱擘推出「500M光纖上網」、「數位有線電視」、「機上盒myVideo」組合包,並以優惠價推出、TBC及台數科也都推出各種優惠,甚至有與OTT合作,送影音平台會員等;至於中華電MOD也針對新用戶有各種選擇,希望藉由各種優惠活動來留住既有客戶。

雖然台灣有線電視未來的發展仍備受阻礙,但還是得正視危機,同時取得市場先機,思考平台是否有轉型的可能性,善用資源,或許仍有機會留住用戶。

照片來源:凱擘、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眼球戰爭10-9】MOD與Netflix合作 強強聯手的目的與影響大解析!

【眼球戰爭10-10】險成有線電視般「死水」!MOD開放自組頻道成轉機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