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3D列印在太空打造太陽能電池板 NASA距成立宇宙工廠只差一步 - 匯流新聞網

DIGITAL

想用3D列印在太空打造太陽能電池板 NASA距成立宇宙工廠只差一步
想用3D列印在太空打造太陽能電池板 NASA距成立宇宙工廠只差一步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3D列印技術越來越強大,強到讓美國太空總署(NASA)想要在宇宙直接打造設備,但真有這麼容易嗎?

一直以來,人類想要發射太空衛星或太空船,都得在地球先建好,在藉由運載火箭突破大氣層來進入地球軌道,而運載火箭的推力,也決定了被發射物的規模,那如果直接將建造的工程搬到太空中呢?

這樣的想法看似瘋狂,但又有一點可行性。國外一間名為「Made In Space」的公司,已經在這個領域研究多年;從2014年開始,該公司就向國際太空站研發了第一台能夠在太空中運轉的3D列印設備,主要生產高強度、高精度分子的小型航空零件。

前陣子,NASA又向這間公司投資了7千多萬美金,兩邊打算在今年發射一顆叫做「Archinaut One」的小型衛星,藉此驗證在外太空生產製造的可能性。

與過去傳統衛星不同的是,這顆衛星會攜帶部份原物料,接著在太空藉由3D列印技術自行生產兩條將近10公尺的太陽能電池板。當這個電池板完全展開時,會提供比傳統太陽能電板多5倍的電力。

想要實現太空領域製造,主要是為了節省成本。即便這幾年已經有像Space X 和Blue Origin這種以低成本製造及火箭回收為主的私人公司,也大幅減少成本,但火箭發射依然是客觀的存在,太空製造的出現,就是想將這樣的費用完全去掉。

另外,組裝工作是在太空中進行,這代表衛星不用考慮火箭發射時的抗壓性,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可以使用更輕便的結構,藉此降低體積與重量。

但還是有疑慮,像是材料的部分,單靠地球供應是無法支撐大規模製造,因此Made In Space也思考收集近地軌道上已被廢棄的衛星,這些衛星大部分都是報廢的設備,還有一些火箭零件,因為無法脫離地球軌道,所以很多都還繞著地球運動。另外,小行星上的土壤也能轉化成3D列印需要的聚合物材料,進而再削減成本。

Made In Space表示,他們相信太空製造技術可以幫助人類重登月球,對於未來登陸火星也會有顯著的幫助,像是人類能對小行星進行探勘,打造資源前哨站,更方便之後深入的太空探索任務。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雞排妹灑淚訴性騷擾 不提告訴:這一切過程太噁心

《驅魔麵館》4星大撞臉!猛男大叔神似羅時豐 女一撞郭采潔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