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老幼共伴創跨代友善學圈 小社區造平台盼當公益界友善橋梁 - 匯流新聞網

NEWS

【有影】老幼共伴創跨代友善學圈 小社區造平台盼當公益界友善橋梁
【有影】老幼共伴創跨代友善學圈 小社區造平台盼當公益界友善橋梁

【有影】老幼共伴創跨代友善學圈 小社區造平台盼當公益界友善橋梁 5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王佐銘、紀沈廷/新竹報導

公益團體與社福組織發展受阻,常是因為資訊不對稱與缺乏完整系統,而其中與人有直接關連的問題上,「高齡化社會」更是全球社會所必須面對的關鍵議題之一。現代科技若能有效整合現有資訊與服務,或許可以為社會帶來新的轉機與希望,好在台灣不僅政府開始推動高齡與長照相關政策,更有團體意識到這個問題,期盼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彌補現況的不足。

「長者是幼兒的老師,幼兒是長者的醫生」,這正是「跨代友善」團隊的核心理念。來自花蓮的「跨代友善」由一群國小校長、特教老師與美術專長藝術家共同組成,目的是希望能夠建立出一個「跨代友善遊學圈」,要以老幼共學模式,讓同時肩負照顧長輩、幼兒重擔的家庭成員可以喘一口氣,尋求社區的托顧與支持系統的協助,來解決花蓮地區高齡化社會與公托資源不足的情況。

雖然長照和幼教兩者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系統,但他們相信,經過整合,就能達到加乘的效果,讓不同世代、族群的人,透過共同生活、學習,共伴彼此、分享生命的價值。「跨代友善」認為,透過建構「共學圈」產生的服務、照顧品質,將會優於一般長照機構或幼兒園、托兒所。

起初,「跨代友善」組成了一個有營運、管理功能的「勞動合作社」,他們期盼可以利用App找出具有相同理念的需求者,將這項照護系統建立在共享經濟的概念上。每當有長者前來,所做的每項血壓或相關檢測,也能同時上傳到政府的雲端系統,讓後續追蹤與就醫時的處理速度都大大增加。

當初提案的團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目標,是因為這名團員每個月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從花蓮北上探望在養老院的母親,發現每次造訪的過程裡,都會讓養老院裡出現有別於平常的歡樂氛圍,因而產生這樣「老幼共學」的想法。

「跨代友善」說明,現在也有非常多的長照據點,很歡迎學校帶著小朋友前往跟長輩互動,但為了讓這樣共生共存的關係能夠長久,她們決心組成正式團隊來推動這項計畫。雖然「老幼共學」在台灣目前還沒有可參考的實例,但根據這段時間的訪查,不少人都給予支持和肯定,紛紛表示非常期待這項服務早日推出,也獲得今年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特別獎的肯定。

而這裡還有一群過去曾在公務部門、專案管理與社工服務的年輕人,將彼此過往的經驗、想法互相激盪,組成了「小社區大事件團隊」。他們希望打造一個資訊交流平台,整合各項政府補助訊息和多元場域的專業社群,成為社區與非營利組織發展過程中的友善橋梁。

「小社區大事件團隊」表示,根據自身過去的經驗,他們發現很多公益團體在宣導理念、推行活動非常辛苦的原因是缺乏一個統整系統,因此即使政府釋出想要合作或是外包的案件時,公益團體也不見得能夠得知訊息,讓發展變得困難重重。「小社區大事件團隊」希望能夠降低資訊落差的情況,進而協助公益團體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打造出這個平台。

「小社區大事件團隊」笑說,在陪伴公益團體的過程中培養出的價值是無價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回憶和溫暖將會永存心底,讓他們不斷思考,是否還能再為這些公益團體盡份心力,因此又有了後續的規劃與發展。他們認為,政府單位在運作上相對制式,所以他們在過程中會提供較多彈性,運用數據來從旁協助這些公益團體。另外,感謝現代科技發展快速,讓他們能更輕鬆的廣蒐各部會不同資源,進而為這些非營利團體想更多、做更多。

「小社區大事件團隊」所設計的小社區大事件平台(https://dayseechat.com),除了能統整官方資訊外,還能幫助公益團體找尋發展方向、協助進行行銷宣傳,再藉由平台的推播功能,在社群媒體上發酵,讓更多人了解公益團體的大小事。他們也希望未來能持續協助台灣社區發展協會、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和青年社會創業營運,讓台灣有更多正向力量持續擴散到生活環境裡,此提案獲得今年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潛力獎的肯定。

照片來源: 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用科技克服障礙!產銷平台靠數位科技助原農轉型 物流界Uber翻轉偏鄉貨運問題

【有影】科技力就是你的造夢力!以區塊鏈整合救災資源,用APP讓剩食變盛食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