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專欄】由疫情催生的新科技,隨時隨地的線上教育! - 匯流新聞網

DIGITAL

【林克威專欄】由疫情催生的新科技,隨時隨地的線上教育!
【林克威專欄】由疫情催生的新科技,隨時隨地的線上教育!

林克威/數位資產專家

新冠肺炎疫情仍燒的猛烈,確診及感染人數持續快速飆升,不只亞洲淪陷,連歐美也失手。不禁讓我思考,究竟什麼樣的內容能夠打破疆界、輸出全球?我想,一個音樂、另一個則是教育。以臺灣而言,華語樂壇的作品廣受到全球華人的喜愛,音樂創作與歌手培育早就能橫跨海外市場,而線上教育又再廣泛些,原因是有別於體制內的學科學習,非功利導向的「學校沒有教的事」太多元,可讓人們在業餘、閒暇時間也可以充實自己。這其實也回應我之前提到的斜槓思維。

回到體制內教育,為因應疫情,教育部也做出延後開學的政策決定,且針對停課的可能規劃線上教學因應措施。這次,教育部也進一步考量城鄉、貧富差距,提共更全面的思量;如果弱勢學生家裡沒有筆電或網路,教育部將提供相關軟硬體支援。我發現,政府有一定程度因為之前SARS的慘痛經驗,做出決策時也更細膩。同時,我們也更能感受到科技的應用,也足以讓我們學習不斷線。

線上教學好?還是直播好?內容才是關鍵!

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教育行業已經藉由線上平台迸發出了新活力,可以說,先預錄好的線上教學的影片、或以直播方式來進行互動性更高的線上授課,這類的發展做法稍有不同,但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可以讓不同的人隨時隨地參與,這也幾乎已是未來十年必然趨勢。

這陣子,我抽空去參與了一家臺灣教育新創的實務分享,當天創辦人也真的把數據拿出來,他們的平台上以職業教育或斜槓技能導向的課程非常的熱門,成為現代人業餘的學習主軸,例如:程式、UI/UX設計、影音剪輯等。尤其是這一波,線上教學平台在市場上漸漸浮現優勢,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商機。

其實,相當多的大企業也想跨界發展新藍圖,而原先走教育的傳統線下機構,隨著趨勢勢必得轉戰線上,又甚至是同步進行。這樣的變化,於行業所有人來說,都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過我認為,當這場教育熱潮減退後,如何留住課程與政策所帶來的巨大流量、同時又能累積更多的數位資產,這才是需要更著力的部分。

內容再優化,也代表你重視「民意」!

線上教育營運方式有些免費、有些則是採訂閱制(例如:須付費才能觀看線平台的獨家內容),因此,其中的技術、口碑、產品、服務缺一不可,那有沒有可能可以先做市場調查,了解使用者需求再設計課程,並且在課程上線後追求品質優化?

當然有!

線上教育就很像電商,在線上銷售課程給一般民眾,讓線上教學也是一門生意。

品質優良的線上課程不僅是要在硬體設備上具有優良的視聽品質,然而,我認為其中的內容產製更是維繫課程品質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線上課程可針對最初參與的學員優化內容;又或者是針對回饋,額外再錄製影片回應、再將原有的主題討論更深,教學就會更有價值。這也代表,你的數位資產潛力無窮!

主題生活化延伸,夠貼近才能抓住眼球!

在此分享一個我過去的經驗,很久以前我很喜歡的一部Youtube教學影片是:C’s English Corner 英文角落的 「【練口說】#6 如何介紹臺灣新年//活用現在簡單式」。值得嘉許的是,這部影片在英文聽讀的練習時設計留白的橋段,可以讓影片持續播放,從中反覆練習發音,不用一直按暫停、再切回原本的段落。

而另一個在數位平台上的技巧是:將核心主題再延伸,例如:這部影片是講「過年」,有很多部影片都會分享類似「跟過年有關的單字(紅包:red envelop),或過年會講的句子(例如:I wish you good health and great fortune in 2020.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會建議在影片中可以加入更多更生活、應景的的臺灣過年冷知識或親子英文會更好。舉例來說,一個簡單貼春聯的與孩子互動的畫面,可以把親子英文融入在裡面:「你可以幫我拿春聯嗎?」、「我們要用雙面膠黏上去哦!」、「你知道哪一張要反過來貼嗎?」把這些生活互動的內容轉為英文,鑲嵌在生活中做呈現,你的影片會更吸睛,想當然爾,它也會反映在流量和社群的討論上。

拋開那些只想藉一股熱潮大撈一筆快速財的決策,慢下來,反覆確認回饋並優化,不管是線上教育平台或是其他範疇,數位內容永遠最關鍵!

照片來源: 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電商要出哪一招,才能夠在下個時代喚醒瞌睡客戶?

【林克威專欄】要怎麼突破三十歲這個「檻」,成功擁有斜槓人生?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