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專欄】無所不在的假新聞,在網路世代更是需要被抵制 - 匯流新聞網

DIGITAL

【林克威專欄】無所不在的假新聞,在網路世代更是需要被抵制
【林克威專欄】無所不在的假新聞,在網路世代更是需要被抵制

林克威/數位資產專家

網路時代讓資訊快速更迭,資訊更是因為有網路這個媒介而變得更普及,但我們往往在跨越國界、不分時間優勢下,忽略每個事件一體兩面,且輕易照單全收媒體給的資訊。但其實,數位時代的數位資產隨時都可以被交易,我們應該要更能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讓思維不被左右。

就讓我舉個廣為人知的實例:

假新聞是讓社會動盪不安的亂源

過往曾經有知名量販業者為了促銷自家衛生紙,提高特賣銷售檔期的銷售額,以即時通訊軟體和電子郵件向媒體傳遞這不時的消息,在那次的訊息因為提到其他大品牌衛生紙,增加可信度,也讓收到訊息的媒體推論認為大多數衛生紙品牌都會因為這波消費脈動調漲,除了造成消費者接收錯誤資訊跟瘋買衛生紙的熱潮外,也讓其他衛生紙的業者不得不祭出優惠,跟其他業者角逐市場。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當今天訊息本身就是錯誤、惡意造謠或是刻意形塑,將使得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或媒體根本來不及在第一時刻攔截,因此,時常會在訊息散播的時候產生巨大效應,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假新聞對於媒體的好處?

以這個事件來看,首先我們很容易發現:消費者和廠商各方均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例如:消費者因為怕搶不到貨的心態,額外花費比平常多的時間成本、疲於奔命的到各個可能販售的通路搶購。而廠商則是為了因應搶購一空、供貨量不足的窘境,因此,多加派人力製造產品、安排通路等。但往往我們不免忽略媒體端其實也能從中得利。

大部分會帶來獲益的理由是,當媒體因為一個能夠引發話題和關注焦點的故事或虛假內容露出,因為它可以吸引觀眾停留,尤其是在網路的平臺下,一個新聞多半會鏈接更多相似話題的連結,例如:今天你在閱讀網路文章的時候,底下或是在內文裡面穿插「延伸閱讀」的連結,而設計的介面裡包含廣告的欄位就會更有機會曝光。如此一來,在過程中產生在線廣告收入就是媒體最佳獲益的管道。然而,這些造假行為屬於媒體倫理範疇的時候,我們相對容易辨識其咎責,因此必須呼籲我們不該以身試法。

當「政治即生活、生活即政治」,假新聞更不能恣意流竄!

新聞界的造假事件幾乎都曾引發社會譴責與輿論批評,對於經濟效益衍生的假新聞不難得知他們主要為的是市場獲利,不過在政治上,更值得我們討論,因為部份政府或政壇具影響力的人物,也參與製作和宣傳假新聞,希望可以藉此減低他國或是競爭對手的影響力[以減低敵國錯誤的是必要有效減輕它們的。不過在我看來,假新聞無非增加政治二元對立,當新聞與合法新聞報導競爭時,混淆不清的言論也會造成國家的不安。

前幾天的臺灣總統及國會大選,外國媒體「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時代雜誌」(TIMES)不約而同提出評論,這次的選舉充斥惡意的假新聞攻擊與性別歧視的言論發表,即度令人隱憂。我想,這很大部分牽涉中國,而這類言論和操弄的終極目的,是打垮臺灣人民對於民主自由的信心、也是動搖人民對於「民主自由」四個字的真諦。因此,民主自由的保衛戰除了讓野心最大的中國政府備受關注之外,其實長年來與臺灣保有一定關係的美國政府和其他外媒針對選情更致上高度關注,尤其是香港的反送中抗爭爆發後,似乎身體力行告訴臺灣,「一國兩制」不無可能、正在上演。

也就是說,選舉結果其實是決定了臺灣的民主自由的捍衛方式,我們拿著香港做借鏡,所以在選舉前,我們更是要讓自己的思考不受假新聞、惡意攻擊的假消息影響,才能做出對自由做負責任的選擇。

切斷假資訊的循環生成鏈,才能有效減少社會衝擊!

很幸運近幾年臺灣對於打擊虛假消息有了更科技的對策,一名工程師徐曦推出一個名為「美玉姨」的程式,使用者只要邀請這個程式加入通訊軟體群組,當她偵測到群組內的訊息包含虛假的消息,就會自動發出評估結果,提供使用者辨別訊息的真實性與正確性。另外,先前Facebook也在與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合作,藉由平臺力量遏止不實言論快速擴散,這樣大動作、不惜成本,或多或少讓人們在網路的時代中注入一劑強心針之外,我想也能夠讓大家更具媒體意識。

照片來源: 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人、流量、網路的全新互聯網思維

【林克威專欄】電商也能做體驗式行銷?節日良機助攻品牌印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