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日本專家隔海分享 台日共創小水力發電產業未來 - 匯流新聞網

LIFE

【有影】日本專家隔海分享 台日共創小水力發電產業未來
【有影】日本專家隔海分享 台日共創小水力發電產業未來

【有影】日本專家隔海分享 台日共創小水力發電產業未來 5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台南報導

推動國內小水力發電發展的台灣環境公義協會(TERA),透過一年一度的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邀集全國產、官、學、研各界集思廣益,共同努力建立國內小水力發電產業的進步環境。去年TERA與日本多次技術交流,今年雖受限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過兩位日本專家依然透過錄影方式,分享日本小水力發電的歷史及執行現況,提供台灣產業界參考。

發表本屆論壇開幕演講的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議會理事小林久(圖右)表示,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議會成立於2005年,成立之初最大目標是譲未滿1000kw的小水力發電能適用「新能源法」,讓小水力成為新能源。

經過一番努力,2008年日本法律將小於1000kW的小水力發電認定為新能源,小林久表示,後續還促成日本導入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讓開發方能夠預測銷售額並能確保長期的收益,因此能夠事先判斷商業性評估,就能穩健地進行開發。

「日本現在的小水力發電的收購價格,你可能對其感到驚訝,出力未滿200kW是34日元/kwh,收購期間為20年。」曾到訪台灣的小林久指出,日本經濟產業省根據2015年的長期能源供需情況,制定節能和再生能源導入最大化等目標,2016年制定了涵蓋能源產業創新的能源革新戰略。

日本政府環境省2010年左右調查了全國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公開了日本河川中可能開發的位置和預測規模,小林久透過Google Earth檢視,發現台灣不少河川分水的上下落差有10公尺,從主水點到分水點的落差更達40公尺,極具發展潛力。

「建議台灣從能做的地方開始,正視小水力開發的可行性。」小林久認為,台灣和日本的水利系統都很進步,看到台灣有許多可能開發水力的適當地點。建議台灣從能做的地方開始,正視小水力開發的可行性。

其實日本的小水力發電歷史已久,從18世紀開始師法德國、捷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的小水力發電事業,除了持續引進新技術與設備,也不斷研發產業新技術,直到本世紀311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修正能源政策,採分散式發電來源,更加看重小水力發電產業,成為台灣最好的借鏡。

東京發電株式會社顧問日比野悅久(圖左)表示,2006年開始利用水道設備開始進行微型水力發電站事業,開發目標是從山區腹地到生活區並且未使用的水頭,在確保經濟效益的條件下進行發電,目前擁有18座運行中微型水力發電站。

日比野悅久表示,2013年到2019年間,日本活用FIT制度建設小水力發電站,並且持續積極的發展中,在7年內在10個地方累計最大功率爲1.405kw,總發電量為7,890Mwh。「開發方法是用供水設施的8個小規模水力發電廠,剩餘的2個是廢除電廠的再開發,並利用現有的農業用水設施進行開發。」

日比野悅久同時分享東電利用自來水管道的分發電經驗,曾來台參訪過的他,看過部分台灣自來水公司設備,認為可以規劃出適合台灣的小水力發電模式,未來有需要都願意提供意見,協助台灣加速發展小水力發電。

對於小水力發電事業的未來前景,日比野悅久認為,迎接新能源的大量導入時代、今後國家必須面對新能源的前進方向,通過市場交易來降低新能源的成本,甚至在發生災難時,電力基礎設施能夠快速恢復本地電源供應,都是發展新能源時必須兼顧的思維方向。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有影】第三屆小水力論壇風光落幕 政府民間齊心發展台灣第三大再生能源

【有影】政府帶頭開放水源利用 跨業合作聯盟助小水力產業起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