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極端氣候已經成為這個世代人類必須正視的議題,針對極端降雨的強度與頻率增加,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臺灣AI雲整合物聯網即時水情監測、高效能物理模型演算的水情趨勢推估,以及歷史淹水和雨量大數據,可在短短3分鐘內處理全台各縣市的水情數據,提供未來1小時的都市水情變化預測報告,供各級地方政府進行防災規劃。
國研院國網中心更近一步發展出「智慧防汛」系統,由原本的通報後被動式救災,轉換為可感知與預判的主動式避災,幫助政府單位提前佈署,減少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國研院指出,「智慧防汛」系統的發展體現了傳統水利與前瞻技術的整合效益,讓水利分析工具在分秒必爭的防災實務中發揮更即時的應用。
結合各縣市政府的物聯網即時水情監測,國研院國網中心透過物理模型演算,再加上運用歷史大數據所發展的AI校準技術,將物聯網感知資訊快速延伸到未來水情的預判,透過綜整各種資料並加值分析,以智慧化的方法將資訊轉換成有效的防救災行動。
透過每秒可提供千兆次浮點運算能力的臺灣AI雲,在預報效率上,每3分鐘可完成未來1小時的高空間解析水情預報;預報排程方面,可依據政府部門不同的任務需求,調整預報頻率及預報時間長度,供各級政府進行防救災佈署。
國研院國網中心副主任暨環境與災防方案主持人林錫慶指出,國網中心與學界共同發展智慧防汛系統,是要為防災應變爭取「超前佈署」的時間。舉例來說,利用水情預報提供閘門啟閉的操作建議,或結合防災自主社區依據預警資訊採用及時的對應措施等,可減少災害的衝擊及生命財產的損失,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
國研院國網中心史曉斌主任表示,推展人工智能聯網是國網中心重要的下一步。今年臺灣AI雲將持續強化與佈建大數據服務與AIoT方案,並與各應用場域經驗連結,除了協助驅動產業創新轉型,也能透過感知、學習思考、決策,提供全國人民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2019年颱風期間,國研院國網中心已成功與經濟部水利署合作進行預報作業,提供臺中、台南、高雄、屏東四個縣市的水情預報,讓應變單位評估並執行最適當的防救災措施;協助第一線的防救災人員更了解災害發展。國網中心預計明年底可完成全台水情預報的佈建,將智慧防汛系統陸續擴展到其它縣市。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首波5G競標「終局之戰」結束 電信5雄各有優勢…全拚7月開台!
新聞照來源:國研院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