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彭淑芬/從台灣的廉價文化,看台灣文創內容發展的危機 (下)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名家論壇】彭淑芬/從台灣的廉價文化,看台灣文創內容發展的危機 (下)
  • 字級
【名家論壇】彭淑芬/從台灣的廉價文化,看台灣文創內容發展的危機 (下)

彭淑芬/台灣有線寬頻產業理事長

支持有線電視分組付費論者經常說,將現行一大包100多個收視頻道切分為小分組之後,因為減少收看的頻道數量,價格也會跟著降低。其實,若失去現行500萬左右的大量收視戶做為基礎的廣告支撐後,為反映實際的頻道成本,有線電視收視費不但不能降低反而必須要漲價,結果是剛好相反的。現行可以用低廉的價格收看大量的頻道,是以量制價的結果,一旦此一商業模式被瓦解,失去大量購買的數量支撐之後,頻道業者就必須反映實際的成本和價值,而向系統業者及消費者收取較高的授權金和收視費。

分組付費政策向來的邏輯,是將現行一包100多個頻道所謂吃到飽的大包,藉由切分成較小的分組也就是減少各個分組的頻道數量,達到將每一分組價格降低的目的,同時,讓消費者可以選購不同的分組,甚至是訂購單一頻道(單頻單選),來達到所謂消費者選擇的目的,並且藉由解構原來的市場結構,刺激頻道節目提昇品質。

然而,檢視其結果,事實上,將大分組切分為小分組後,價格未必會降低甚至可能剛好相反而必須漲價。目前的吃到飽是用數量來壓制價格,絕大多數的頻道因為有500萬的收視戶為基礎,可以用以招攬廣告做為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一旦500萬戶的收視基礎遭到瓦解,頻道商頓時將失去最主要的廣告收入,就不得不反映其頻道製作成本,向系統業者及消費收取符合其成本的頻道授權費用,每一頻道少者數十元,多者上百元,價格也因訂戶數的不同而會變動,所以,現行大約500 元的收視費,可能只能看5到10個左右的頻道,尤其是國際知名,不以廣告為收入來源的頻道,在缺乏原來大約500萬的收視戶數為基礎,而從零戶開始來計算其每戶的收視費後,也必須實際反映其製播成本,而其收費平均都在300元上下,則現行500元左右的收視費,可能只是收看2個左右的優質頻道。

因此,分組付費不是不能實施,而是必須先問台灣的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在落實看多少付多少的使用者付費精神後,未來有線電視收視費必須更忠實反映頻道成本和價值,收視費極有可能不降反漲,消費者能不能接受?

此外,現行有線電視以量制價的商業模式被瓦解之後,首先受到衝擊的是眾多的台灣本土頻道業者,原來500萬戶收視戶的基礎消失,頻道業者立刻失去占其營收絕大部分的廣告收入,而必須依靠一戶一戶累積起來的收視費或授權費來維持其營運,而此一訂戶數量從0 到數十、數百、數千或萬均有可能且是難以預期的,依照曾經到其他平台上架的頻道業者經驗值,看多少付多少的商業模式,其每月的收入可能只有數萬元左右,與現行有線電視系統台支付給頻道可觀而穩定的授權費,相差太懸殊,若無其他收入來源,頻道商很可能應聲倒地。

在其他國家或市場,很多運動、電影類頻道的收視費平均每一頻道要價新台幣300元以上,像在香港,一個橄欖球的頻道,收費就要港幣189元(約合台幣850元),試問,在台灣,這樣的頻道和這樣的定價能夠生存嗎?尤其在我們「便宜就是好」的民粹和政策思維下。

有線電視系統現行的商業機制,固然備受批評和垢病,然而它卻是長期提供頻道穩定和可觀收入的來源,維持其生存之餘,還可以截長補短用賣座內容的收入來補貼較冷門但有理想性的節目,很多高品質尤其是不以本地廣告維生的的境外頻道,可以全然不需依靠廣告收入,為了收視率和廣告費左右節目走向和品味,而仍能存在於這個大眾化的平台上。

若將此一商業模式解構, 首先受到衝擊的是消費者,可能很多頻道因為失去穩定的授權金收入而難以生存而消失,或必須調高授權金和收費,在台灣消費觀念尚未建立之前,恐怕不是消費者所能或願意負荷,同樣還是無法存活,而其結果就是嚴重衝擊到絕大多數頻道的生存,消費者可能只剩下廉價的外來劇可以看了。

這樣的政策,對誰有利?除了並未能達到原先想要保護消費者的目的,沒有了滋養的源頭活水,對於頻道內容產製者、平台業者,更是喪失誘因和空間,更奢論製作更好的節目和提供更好的服務?尤其難以吸引人才願意在這塊土地上耕耘?惡性循環下,最終加速產業空洞化連根刨起,其後果令人不敢再想下去。顯而易見台灣廉價文化思維下所制定的政策,極可能導致反效果,而且可能帶來將產業連根拔起的大災難!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名家論壇】彭淑芬/從台灣的廉價文化,看台灣文創內容發展的危機 (上)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