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峻/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這幾年來,東北亞區域安全情勢出現結構性變化,再加上朝鮮半島與南海問題都增添變數,使得本區域的安全和平發展備受關注。面對這種新的局勢轉變,我國應思考如何因應多元的情況與擬定自己未來的策略。
首先,近年來東亞區域國際政治呈現六項結構性變化。
(一)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建設軍事基地,意圖將整個南海納為中國控制領域的新佈局,同時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和創建亞投行,不同於過去「韜光養晦」的做法,已展現做為國際社會大國的態勢。但也改變過去的「睦鄰政策」,與東南亞各國一直存在矛盾,與日本也紛爭不斷甚至一度劍拔弩張,與韓國因薩德問題交惡,跟蒙古因達賴問題關係緊張,現在和印度又因領土問題爭執不休,中國一方面要做經濟領導,但一方面在政治上又相當孤立對立。
(二)美國先前宣稱重返亞洲,提出「再平衡戰略(Rebalancing strategy)」,決定在2020年將在亞太區域的艦艇戰鬥力量由目前的50%提升為60%;在川普上台這半年多裡,美國海軍在南海不同地區進行多次「航行自由」行動,並與東亞盟國頻繁進行軍事演習,決意在南韓部署薩德系統,表現出對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勢力進出毫不退讓的立場,川普在韓半島也表現強硬態勢。中國企圖展現做為國際社會大國的態勢,但美國表明不承認中國對整個南海的領有權,以及堅持南海自由航行的基本立場,再加上釣魚台問題採取支持日本的立場,南海仲裁案對菲律賓的聲援,此種情況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首次出現兩大強權直接對峙的狀況。
(三)日本自安倍首相上台以來,極力增強日本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先是於2014年7月1日宣佈對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解禁,接著在2015年通過『新安保法』,放寬日本自衛隊行使武力防衛日本國家安全的規定,使得日本自衛隊能直接與美軍或友軍並肩作戰的立法,並明白朝修改憲法方向努力,這是要打破日本戰後七十年的禁忌。對亞太區域而言,此點將使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形成一股新的力量。
(四)2016年台灣政權輪替,主張「一個中國」的馬英九政權敗退。雖然蔡英文總統主張兩岸「維持現狀」,對中國方面表現極大的善意,但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中國對台採取強硬冷淡的策略,造成對亞太區域和平的新挑戰。
(五)菲律賓角色變化,影響東南亞安全結構。菲律賓與中國原本因南海爭議陷入緊張,但2016年6月底杜特蒂就任菲律賓總統以來,雖然菲律賓在7月12日於國際仲裁法庭獲勝,而北京拒絕接受這項裁決,只是杜特蒂推崇習近平是偉大的領導人,還一再向美國爆粗口發難,使得北京願意改善中菲關係,讓今後的美菲關係充滿變數。
(六)越南角色轉換,東南亞安全情勢調整。2016年4月,越南國會投票免除親美與改革派的阮晉勇總理職務,選出阮春福替任,越南共黨總書記阮富仲則留任,新任國家主席陳大光成為越南新一代領導人,代表越南有可能向中國接近。但俄羅斯2002年才移交河內當局的海軍基地金蘭灣(Cam Ranh Bay),越南在時隔40多年後,於2016年10月2日首次讓美國軍艦造訪;而三週後的10月22日,中國海軍三艘軍艦亦至此進行敦睦訪問;接著,日本出雲號也在南海巡航時獲准靠港,顯示越南似乎想在中美日之間取得平衡。這些顯示東南亞的形勢正在轉變。
未來東亞地區局勢的動向取決於中國與美國存在著結構性衝突,美國的戰略調整是「長期性將亞太事務列為優先」,因此美國在亞太不會退縮,兩國關係推測將更為緊張,但未必會真的爆發衝突,中美關係還是亞太局勢的決定性關鍵。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