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戰OTT】 全民追劇 凱擘Cable TV如何不被「卡嚓」剪掉? - 匯流新聞網

DIGITAL

【拚戰OTT】 全民追劇 凱擘Cable TV如何不被「卡嚓」剪掉?
  • 字級
【拚戰OTT】 全民追劇 凱擘Cable TV如何不被「卡嚓」剪掉?

匯流新聞網記者蘇元和/專題報導

OTT串流影音鋪天蓋地而來之際,今年年初中華電信MOD又對外宣稱要成為台灣第一大影視平台,全力擴張版圖,台灣影視市場戰況越來越激烈。

在各方強勁敵手的包圍下,有線電視Cable TV恐面臨被消費者跳過的危機?有線電視業者又該如何突圍,不被「卡嚓」剪掉?

首先,根據Media Partners Asia (MPA) 的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有線電視業者全面數位化,由於OTT的衝擊,台灣有線電視市場到2022年,付費電視滲透率微降至83%。另一個數字顯示,在2017年至2022年付費電視訂戶營收成長1.4% CAGR(年複合成長率),但整體營收成長0.7% CAGR,主因付費電視廣告營收的下降。此外,2022年底,固網寬頻滲透率將成長至71%。

數字透露市場氛圍是OTT仍未對台灣Cable TV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但Cable TV營收確實受到廣告收入下滑而大減。

從凱擘Cable TV來看,凱擘表示,凱擘付費用戶數仍然維持在110萬戶的水準,機上盒開機率則高達90%以上,還有寬頻滲透率即將突破40%。

凱擘總經理王鴻紳為團隊的表現打了90分,他說,「相信其他平台業者對我們真材實料的成績,短期內恐怕是望塵莫及。」

然而,聰明的企業必須能精準洞察消費趨勢,根據市場的脈動與需求,調整戰略與決策。

不能侷限Cable TV的角色 凱擘、myVideo強強聯手

2018年的新開始,凱擘表示,「凱擘關注的焦點已超越當下競爭,在收視行為已經劇變的情勢下,年輕一輩都用手機追劇,坐在電視機前又同時滑手機,如果,凱擘把自己侷限在有線電視業者的角色,這樣就無法持續創新與永續發展。」

影音服務的部分,凱擘說明,除了大眾熟悉的有線電視之外,近來大力推廣的就是OTT隨選隨看服務;2017年底,凱擘和富邦集團旗下台灣大哥大策略合作,導入myVideo的內容後,如同吃了大補丸,對業績增長非常有幫助,不僅用戶數即將突破百萬,客戶的黏著度及貢獻度也有顯著的成長。

王鴻紳表示,佔領家裡遥控器的策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策略,問題是遙控器是誰的遙控器?誰的盒子?在盒子上面,能否帶給民眾最方便的東西與想看的內容。

面對OTT浪潮,王鴻紳表示,市場一定有人想觀賞的需求,對有線電視市場一定有影響,但好幾年前,凱擘也有隨選隨看的服務,只是內容不夠強,現在凱擘平台與myVideo內容合作,這就是強加強的結合。他說,「現在除了寬頻服務之外,還有寬頻的附加價值,使用凱擘寬頻就可以看myVideo,現在每兩個禮拜就有強片,還隨時更新免費區。」

據凱擘在經營區統計的流量資料顯示,愛奇藝的流量排名第一,但自從凱擘整合myVideo的內容後,myVideo流量則躍升為第二。凱擘整合myVideo後,逐漸有的成績還包括2月份的使用次數就超過3百萬次,消費金額單月也突破2千萬元。

有線電視市場也是布局不可缺少的一環,凱擘旗下的WIN TV目前正積極和各大影音平台洽談上架頻道一事;凱擘也積極準備可支援4K的雙向數位機上盒,今年預期至少投入1億元採購可支援4K放映的機上盒。

WIN TV預計今年要以4K規格轉播球賽。王鴻紳說,未來看4K運動節目,以4K高速攝影機,隨時點一下就可看慢動作,這些陸續可從4K機上盒的技術克服困難。

在寬頻上網的部分,凱擘表示,有線電視的全面數位化有助於Cable寬頻成為第二條高速寬頻網路。高頻寬、高涵蓋率、高CP值,這是凱擘今年的三高策略。除了高頻寬120M以上以及500M寬頻的上市,目標今年下半年推1G服務。今年高頻寬目標訂在5成的滲透率,換算用戶數可望突破50萬大關。

王鴻紳也說,今年才要努力把寬頻滲透率衝高,因「家庭」是主要經營對象,所有服務都建構在寬頻上,還加上有消費者使用行為的數據,能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在網際網路應用發展下,看到未來的商機,也延伸許多服務出來,包括IOT居家監控及照護服務等。

對於OTT新進業者以低價搶食市場,王鴻紳持正面態度說,只要是合法,絕對尊重。面對競爭,他說,現在很多頻道到不同平台,他從不認為市場有「潛規則」的問題,規則很清楚就是是否取得獨家的授權,這就是一個頻道的珍稀性、獨特性與價值。他舉Netflix為例,Netflix就是擁有特定族群的觀眾。話說回來,在影視上,台灣仍要走出自己的文化與識別,不要忘記台灣與文化的特色。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拚戰OTT】LiTV衝獲利雙軌出擊 今年進軍海外華人市場
【拚戰OTT】九命怪貓站穩市場 OVO今年營收挑戰破億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