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自由撰稿人
若「鑽石公主號」上得確診病例不算在內,日本國內目前確診病例53例,被視為中國大陸之外,可能成為第二大疫區的國家,在台灣一片為自身的防疫作戰歌功頌德的氣氛下,開始檢討起日本。台灣嫌日本落後,這倒是少見的現象,重點是,有道理嗎?
幾個不能無視的事實是,安倍政府確實被日本民眾批評防疫不力,安倍個人的聲望也下挫,本土確診人數增速上升,感染途徑不明的案例也在增加。
以上幾個事實似乎表明,日本在阻絕瘟疫於境外的工作過於溫吞(與台灣相較),以致確診人數多出台灣兩倍有餘。因此之故,台灣人開始檢討日本官方,將問題歸咎於日本依賴中國遊客,未全面禁絕中國人入境,或是中日關係正在改善,「軟處理」有政治考量等等。
這些批評不能說沒道理,但犯了揪著細節小題大作的毛病,論點頗符合台灣民粹思維,罔顧日本國情。
一個大背景需要先弄清,日本乃菁英政治,由政閥與財閥掌控,其政策必然要從大局觀理解,以符合政閥的政治利益與財閥的經濟利益。簡言之,政治(政策)穩定與經濟穩定是大局 —— 符合政經界菁英利益,才談得上照顧民眾整體利益,這種思維邏輯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端視個案性質與發展。
偏離了大局觀的叨念,都只會顯示台灣人的格局太小。並不是說,日本的防疫決策沒有值得批評之處,只是強調台灣應該注意的是日本的決策脈絡。
從政府的角度看瘟疫,不可能無視其中的重中之重 —— 比起疫病,人心的恐慌對社會更致命。這是任何有基本理智的政府都秉持的決策常識,因為非理性恐慌會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甚至最終會導致政府垮台。
因此之故,日本在抗疫戰爭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大眾,重點在於確認新冠病毒的「位置」。新冠肺炎與SARS,流感放在一起,感染率與致死率如何排列?當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致死率不及SARS,但高於流感的時候,大致確認了疫病的位置,才能與其他政治議題相互衡量輕重。
東京奧運,中日關係,中國遊客,中日產業鏈等等大事,都與新冠病毒放在天秤上秤一秤,才是較為可靠的決策依據。白話說就是,政府自己不能被先被「嚇到」,才談得上抑制社會的非理性恐慌。
那麼,既然新冠肺炎沒有SARS(純就致死率來看)那麼可怕,將病毒隔絕於境外對國家所可能遭受的損失,就得以仔細評估。這便是為何政治立場比較中間的媒體「日經」,會刊出這樣一則報導: 疫情邊境控制措施有兩個反作用。
控制邊境阻絕病毒這樣的事,日本不是沒做過,2009年爆發新型流感時,日本的邊境防控產生2個反作用,其一是日本國民以為境管就萬事妥當了,事實卻並非如此。邊境防控不是萬靈丹,實務上,人道上也做不到完全滴水不漏,但一般民眾不會去理解細節,專業問題也不可能傳達到每個國民耳裡。民眾對境管的過度期待,會使得疫情爆發後,恐慌之情更為強烈,只覺得保護人民的政府失敗了,於是開始陷入非理性自保狀態。
台灣在阻絕病毒於境外的工作上,已經算是滴水不漏,但還是發生了社區傳染,染病者並無出國旅遊史,由此可證境管不是萬靈丹,過度宣傳境管的作用,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只會更大條,更令民眾恐慌。
其二是醫護人員的人力問題,當醫護人員被政府大量投入於邊境防控的檢疫工作時,正常業務將遭到不合理擱置。試問,當70%的醫護人力投入於邊境檢疫時,誰來照顧其他病症的病患?請注意,流感的死亡率也只比新冠肺炎低一點而已。換言之,醫護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恐導致醫療系統癱瘓。
因此,當感染者激增時,「日經」又做了幾則「指標性」報導,告訴大眾防疫進入另一個階段,如「日本疫情應對重心轉向: 封堵 -> 醫療」這一則,從SARS與2008年流感的經驗分析,國內感染擴大,醫護資源就應將重心轉移到國內醫療體系。
這樣的做法較能讓普羅大眾安心,或準確地說,比較不會造成非理性恐慌的擴大。若說日本官方有什麼明顯疏失,應該就是在公關上「演」得不夠積極,仍是造成了人心浮動與口罩搶購潮。不過以大局觀,53例的確診,不足以讓日本政府停止東京奧運,甘冒惡化中日關係的風險果決切割,甚至有違人道地將在中國的日僑與其配偶當在門外。
主流日媒與政府有程度不一的合作,媒體在關鍵時刻往往會幫政府宣導,「日經」在疫情上的報導,頗有傳達政府立場的參考價值。
一般日本人在網路上的抱怨當然會有,但抱怨安倍的數量有沒有多到部分台媒所「暗示」的那樣龐大呢?這是台灣問題,不是日本問題。了解日本民族性的人都知道,他們會抱怨政府,對政治的不信任感也一向很高,但日本人普遍在心態上是服從菁英管理的,你若讓抱怨者提出具體辦法,多數日本人反而會不知所措……………因為「那是菁英的事」。
當然大可批評日本政府輕忽了人命,只想搞「維穩」,但若你夠成熟,應知任何政府都得面對「犧牲少數人,以造福大多數人」的嚴峻考驗,安倍因此支持度創新低又如何?只要舵掌穩,風頭一過,挽回政府信任度的政治手段多得是。就像有些政府會以網軍帶風向的方式,演出「吾皇萬歲」以粉飾治理失當,資源在政府手裡,不用白不用,不同政府挽回民心的方式差異,只在於有沒有品而已。
持平而論,日本政府在防疫,重大政治議題,經濟發展,與人道考量諸多決策根據下,這次的表現並不算昏庸,若因此而延後奧運,破壞中日關係,停擺中日產業鏈,那才是昏君的表現。
台灣已慣性使用民粹角度看世界,把所謂「人民最大」當成金科玉律,但現實世界與政府治理並非如此。評判一個政府在治理上的成績,要從國家長遠利益來看,也要測量政府施政的「平衡感」,一個過度討好人民的政府,絕無可能是好政府,因為從政策面來看,人民並非一個整體,而是無限細碎,處境各異的小群體,沒有一種政府能令所有國民滿意。
再者,誤以為適用於自己的一種標準,理應放諸四海皆準,這是典型的「美式大頭病」,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歷史民族性不同,產生政府的方式也不同,在批評他國時,總得對該國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網民治國,縱容鍵盤指點江山,才是最可笑的。
照片來源: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