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自由撰稿人
吹吹吹,執政黨賣力吹,台灣經濟成長率2.91%,四小龍之首,然而,除了港人自毀長城以致香港經濟自我碾壓,台灣早已看不見新加坡與韓國的車尾燈,事實上,香港再亂,人均GDP仍接近台灣人兩倍,誰還跟你「四小龍」?
更令人啞然失笑的是2.91%這個數字,其實是GDP計算方式的漏洞,與經濟實況嚴重悖離。
根據(比較誠實的)財經媒體坦言,GDP四個組成部分為民間消費,政府消費,資本投資,與淨出口(出口減進口)。今年以來至10月份,出口連12黑,進口則衰退幅度更大,大到與衰退的出口相減,竟然還是正值,以致「回補」了GDP。
進口衰退意味著什麼?簡言之就是,廠商購買生產工具與原料的規模縮小,因為出口與內需均不振。這樣庶民就可明白,為何當權者不斷吹噓經濟數字,你卻無感,甚至有景氣愈來愈差的感受。
根據台經院近日公佈十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續亮藍燈,這是連續12個月的衰退訊號,台灣經濟真正受惠的部分,只有中美貿易戰下的轉單效應,而這經濟一隅,根本填補不了壞景氣的大黑洞。
股市數字亮眼又怎麼說呢?簡言之,就是外資炒作,在中美對抗陰霾下進入台灣股市避風頭,這種投機性買單,隨時可能抽單。至於台灣股民,在長期外資沖刷下,現在還有撐得住場面的股民規模嗎?也就是說,股市難以呈現台灣人對自己產業前景的信心。
在產業「萬般皆下品,唯有電子高」的實況裡,台灣經濟目前的支撐力道仍是來自上世紀蔣經國的政績,蔡英文不過就是啃老族。重點在於,電子製造業獨撐大局下的全產業衰退,非電子業從業者佔絕大部分勞工佔比,台灣還能啃老多久?
這就難怪全台截至十一月中,已有43家企業實施無薪價,波及勞工人數2668人,較上期增加628人創新高,這恐怕還是冰山一角,大多數微型企業的停工黑數不得而知。攤在陽光下的數字,以工具機業的寒冬最明顯,而這個產業還要面對明年ECFA可能中斷的大浪衝擊。
台商回台潮是事實,但絕大多數尚未真正「落地」也是事實,台灣環境缺工,缺地,缺能源,要台商如何「腳踏實地」?
站在庶民的立場,「進出口」不過是天邊一朵雲,因為絕大部分的勞工都在內銷產業裡,尤其是服務業,這才是「收入跟不上物價」感受的根源。在GDP結構中,內銷看得是民間消費,專業名詞省略,白話講,店家受物價壓力調漲價格,而你愈來愈不敢消費,店家因此也就愈來愈不敢擴大投資,這種惡性循環自然造成市況冷颼颼的體感溫度。
以前關於物價的評估,常有媒體以8, 90年代陽春麵售價與當下價格比,記者可能有點年紀了,小時候還有一碗陽春麵10元的經歷,因此以此舉例。不過,請問城市人,你還找得到賣陽春麵的店家嗎?為什麼陽春麵逐漸消失?答案很簡單: 附加價值太低。
我若是店家,會在陽春麵裡加貢丸,或是其他可提高整碗售價的食品,佐料,使得一碗淨利潤高於陽春麵。這是原物料上漲,店家不得不的因應手段,純陽春麵漲價太醒目,不如混雜附加品稀釋價格調漲的消費者痛感。當大部分店家都這麼做時,消費者當然覺得收入沒漲物價漲,因為自己的消費習慣並沒有改變,但銷售方式卻已改變。
另一方面,當消費者急於搜尋便宜的一餐小確幸時,有本事壓低成本的是大型連鎖商店,或無實體店面的大型網購業者,小店是無法大量採購原物料壓低價格的。於是傳統店家的經營就更形困難,最後索性轉型成流動攤販,以降低店租成本。
為什麼攤販們追著韓國瑜跑?為什麼他們是鋼鐵韓粉?就因為若選擇不進入大型連鎖店,這是唯一的活路。而那些選擇加盟連鎖店的庶民,也遭到大面積抽成,市況愈差,被總公司抽得愈兇。
最終,大部分庶民都在勉強餬口。
一開始,不打六折的眼鏡行幾乎算黑店,現在,沒有出清價格的服飾店,門可羅雀。服飾不好賣就賣利潤較高的鞋子,但如今,連沒打折的鞋子都很難賣。百貨公司則一年好幾個週年慶,不如此難以吸引人潮。這就是庶民的真實感受。
因此,韓粉堅持在街頭自做民調有其道理,因為從中產階級掉落到中下階層的庶民,以往該待在家接電話的時間,現在很多都在外兼職打工,沒第二份收入很難過。並不是說韓粉做的民調比較準,而是確實,流淌的民意有許多暗流是民調單位測不到的。
尋求連任的執政當權者,一到選舉就愛說「厝蓋一半,不能換師傅」,但是,從「GDP之謊」到真實的民間消費樣態,這個當權者其實是「厝只拆一半,怪手卻不想停」。
貧富差距真到了讓庶民想革命的狀態了嗎?可能尚不致如此,但種種誠實的經濟數據分析已然提出警語,重要的話說三遍: 不要粉飾太平,不要粉飾太平,不要粉飾太平,庶民確實愈來愈苦,討生活愈來愈不易。
如果你是生活苦悶圈裡的一員,就必須下架那台怪手。
照片來源: 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