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打造優質環境,爭取人才與資金駐足台灣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投書】打造優質環境,爭取人才與資金駐足台灣
【投書】打造優質環境,爭取人才與資金駐足台灣

布洛灣/高中退休教師

日前有周刊報導,香港有能力的人都想走,而香港中產階級移民,仍首選加拿大、美國、澳洲和英國,資金較少的才選擇台灣或馬來西亞。香港人口數有748萬,根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近4年來,港民居留台灣人口平均約4000人,定居約1000人,今年(2019)8個月來台定居人士較同期增長26%,但實則不過增加157人。值得探討的是,台灣為什麼缺乏移民優勢,香港到台北才一個多小時,消費指數也相對較低,為什麼選擇移居台灣的港人,人數上並未大幅增加呢?


報導指出有三個痛點是台灣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一、薪資水準普遍偏低。二、稅制不利吸引高階人才。三、工作前景不如新加坡。首先,台灣薪資水準倒退16年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普遍低薪的情況下,台灣人才不斷出走,一年內有300名工程師投奔對岸,獵頭業者表示:「待中國三年的薪水,在台灣要做十年」!台灣若要向香港人才招手,必須要有足夠支撐的生活條件,但是政府帶頭修法的一例一休,勞資雙方都不滿意,企業出現一片倒閉潮,政府該提出挽救台灣經濟頹勢的藥方,否則港人願意來台灣過苦日子嗎?


其次,台灣需要有公開透明、廉能公正的政府,轉型正義口惠而不實,賠錢給受害者家屬,意味著他們將從此放下對加害者的怨念嗎?當年的加害者至今還在,促轉會沒有找出半個加害者來向受害者家屬致歉意,而且威權體制仍然存在於台灣社會,司法不公,玩弄人權,讓人民對政府日益失望。兆豐金弊案、慶富案、私菸案、蘇澳斷橋案等弊案層出不窮,南向政策賠了上千億,風電要花上兆元,政府查弊的結果,卻是用檔案封存的手段,蒙蔽人民的眼睛。港人來台也需要良好的司法制度保護,當前台灣司法不信任度高達86%的情況下,港人還會安心留在台灣嗎?


台灣稅制不公眾所皆知,政府近年來超徵上千億卻默不作聲,選前半年再大撒幣吸引選票,這些買票伎倆,讓選民痛恨政黨操作,選賢與能的呼聲四起。港人移居台灣,需要安穩的生活環境,過去香港受炒樓影響,人民付出慘痛代價,如何避免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投資,變相在台灣炒樓,或是港資流向炒作股票,政府應該要有防範之道,甚至提出更多適合港人投資的企業,或是是年輕小資族可以參與的產業呢?香港的餐飲業盛行,與台灣各種風味餐廳可形成良性競爭。過去幾年台灣的超徵,以營所稅居大宗,中小企業主被追稅、罰稅苦不堪言,甚至家破人亡,因此如何訂立合理的所得稅率與透明稅制,讓港人不再經歷台灣人的痛苦,並約束財稅機關節制課稅手段,不任意剝奪賦稅人權,港人才可能安居樂業於自由寶島。


香港和新加坡金融產業相近,雖然東吳大學講座教授顏慶章認為,台灣已經錯過成為亞洲金融重鎮,但是台灣的地理環境,讓我們更有機會發展精緻觀光,若能吸引香港人才與港資挹注,投入觀光產業,工作前景依然大有可為。因為觀光是無煙囪工業,香港觀光服務業世界聞名,而台灣有山有水,林相豐富之餘,海邊風景也相當漂亮,引進香港模式提升觀光品質,亦值得政府加以重視,過去蓋了一堆蚊子館或簡介拍得美美的,並沒有得到外國觀光客的青睞,如果能夠規畫多元創意旅遊主題,讓遊客願意再三前來,而不是來一次嚇跑一次,相信能讓世界重新看見摩爾摩莎的魅力。又例如台灣除了設立國家公園,還有更多的山海秘境,透過網友分享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政府能否開放港人經營中小型旅館或民宿,讓許多港人得以在台落地生根,甚至分享成功經驗,促進本地觀光產業升級呢?


此外,若港人定居台灣,下一代也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台灣除了強化雙語教育,在教育體制上應該多元彈性,增加國際觀而不是修課綱搞意識形態,應該教導優質文化,提升人文素養,建立正確價值觀,教育港人的下一代融入台灣多元族群,彼此合作學習。香港多年來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有許多成功經驗足堪學習,政府如何吸納財經專業人士投入台灣,強化金融人才培育管道,將優勢條件轉移到台灣來,值得政府思考。如果台灣重視發展AI業,那麼中小學教育導入科技運用,高等教育與技職教育人才培養刻不容緩,盼望台灣的工商業重新站起來,在亞洲取得首屈一指的地位。


新加坡由於政府採滾動式政策,經常性檢討改善政策品質,所以國家蒸蒸日上,台灣也擁有許多值得投資與發展的產業,我們的高科技、醫療、長照、觀光餐旅、金融服務等,台灣因為政治紛擾、薪資不佳,少子化嚴重,人才出走,政府如果能夠視港人來台為轉機與新契機,把握機會爭取人才與資金駐足台灣,打造優質的投資與生活環境,是當前政府另一個可以積極努力的方向。

照片來源: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請小英總統關注財政部的稅改,是全民關心的稅改嗎?

【投書】比賣菜還誇張,一張可喊價的稅單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