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治療用藥的安全性,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研究找到新發現,醫療團隊發現中風前曾接受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以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出血與死亡風險不會提高,這一新發現有可能改寫目前的全球中風治療指引,預估影響全台灣13萬病人,全球則有上千萬人。
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黃金治療時間是關鍵,健保署去年10月1日起就放寬血栓溶解劑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蔡斗元表示,近幾年,越來越多人服用 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來通血路,預防中風及心臟病,但目前全球中風治療指引當中,針對中風前兩天內接受過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並不建議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來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以避免腦出血風險。
兩難在於,蔡斗元說,隨著有越來越多病人接受NOAC抗凝血劑藥物治療,這些人都屬於中風高危險群,若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時,無法及時注射血栓溶解劑,將使這群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影響後續復原情況。
蔡斗元與大林慈濟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奇美醫院以及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國內外多位醫師和學者組成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健保資料庫大數據,調查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間,在急診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所有20歲以上、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成年病人,發現與未接受任何抗凝血藥物或中風前接受Warfarin治療的病人相比,接受NOAC治療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在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後,出現大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的風險並未變得更高。
蔡斗元指出,2022年美國研究指出,接受NOAC治療與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後較高的腦出血風險無關,2023年的國際性研究也有類似結論,然而,上述兩項研究主要針對非亞裔病人,其中分别只有3.4%及20.2%為亞裔人士,由於亞洲人的體質特殊,腦中風的型態與對藥物的反應與其他種族不同,而這次的研究發現剛好補足了對亞洲族群的證據空白。
蔡斗元說,根據健保資料庫,截至2020年,台灣大約有0.5%的人口服用NOAC,由於大多數NOAC使用者本質上是屬於缺血性腦中風的高危險群,這項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醫生在臨床環境中做出實證決策提供了關鍵參考,同時對未來的研究及治療指南的更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研究成果也已刊登在2024年一月號的《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去年近3億罰不怕 違規食品廣告即起加嚴!「逾60秒、名人代言」罰單加倍
朋友見面「來一根」害人不淺! 台灣2成青少年淪陷菸癮全怪「交際菸」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